水利站面臨的生存環境
一是經費不足、條件簡陋 。有編制而無經費,不得不從事多種經營等創收活動自籌經費,辦公條件、裝置儀器等最起碼的技術裝備都難以保障
二是人員超編、人才缺乏、人員老化。一些鄉鎮政府把水利站作為安排人的地方,不顧編制控制,人滿為患;有些大力發展多種經營,興辦許多企業,企業破產或改制後,形成重大包袱。還有不少地方由於基層水利員待遇低,繼續教育培訓少,招不到新的人才,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同時人員老化問題突出,人員結構很不合理。
三是“以條為主管理”與“以塊為主管理”的變動反覆發生,管理不順,性質不清、職責不明。按照國務院最早的規定,對鄉鎮水利站實行的是“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但是一些地方的鄉鎮政府一直想獨管,有的甚至不經水利部門同意,就擅自將水利站劃交鄉鎮政府管理,造成了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水利員圍著鄉鎮工作轉,經常被抽調完成鄉鎮分配的其他工作,無法有效履行水利服務職能,工作職能模糊,社會認可度差,難以有效管理農村涉水事務。
四是改變了歸口管理。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把農村服務體系中的一些站所或撤併或砍掉,並將撤併後組建的新的農村服務體系(例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全部交鄉鎮政府直接管理,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
水利站面臨的生存環境
一是經費不足、條件簡陋 。有編制而無經費,不得不從事多種經營等創收活動自籌經費,辦公條件、裝置儀器等最起碼的技術裝備都難以保障
二是人員超編、人才缺乏、人員老化。一些鄉鎮政府把水利站作為安排人的地方,不顧編制控制,人滿為患;有些大力發展多種經營,興辦許多企業,企業破產或改制後,形成重大包袱。還有不少地方由於基層水利員待遇低,繼續教育培訓少,招不到新的人才,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同時人員老化問題突出,人員結構很不合理。
三是“以條為主管理”與“以塊為主管理”的變動反覆發生,管理不順,性質不清、職責不明。按照國務院最早的規定,對鄉鎮水利站實行的是“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但是一些地方的鄉鎮政府一直想獨管,有的甚至不經水利部門同意,就擅自將水利站劃交鄉鎮政府管理,造成了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水利員圍著鄉鎮工作轉,經常被抽調完成鄉鎮分配的其他工作,無法有效履行水利服務職能,工作職能模糊,社會認可度差,難以有效管理農村涉水事務。
四是改變了歸口管理。在鄉鎮機構改革中把農村服務體系中的一些站所或撤併或砍掉,並將撤併後組建的新的農村服務體系(例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全部交鄉鎮政府直接管理,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