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有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 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診脈的部位及方法1,部位: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2,方法: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面板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切脈時應注意安靜的環境,如患者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先讓休息片刻,然後診脈。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地分辨脈象。每之診脈時間,不應少於一分鐘。
把脈有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 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診脈的部位及方法1,部位: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2,方法: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 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面板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切脈時應注意安靜的環境,如患者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先讓休息片刻,然後診脈。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地分辨脈象。每之診脈時間,不應少於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