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雨01
-
2 # 凝涵7
在古代,看見大雁向南飛,是說冬天來了。出門在外的人,想念家鄉,兩人相互牽掛,心裡的話期望南遷的大雁帶給對方。所以說大雁傳遞訊息。同時也是告訴人們,快要過年了,一家人可以團聚了。
-
3 # 毅而三思吳六奇
並不能,這是一個相對被神化的美好期盼,其斷章取義在某種角度上類如“魚傳尺素”的曲解。
班固在《漢書·卷五十四》中曾記載:“昭帝(劉弗陵)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
這段文字大致記錄的是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大意是說漢昭帝繼位後,匈奴求和親時,昭帝要求匈奴交還蘇武(麒麟閣十一功臣、關內侯),但匈奴使節詭稱蘇武已死。事後漢使因和親事宜出使匈奴時,為蘇武副使的常惠在夜裡偷偷見了漢使。雖然常惠並未與蘇武被拘一處,卻也同樣被匈奴扣留了十九年,因此他知曉蘇武所在何處。於是教漢使對匈奴的單于詐稱,漢家天子於上林苑中射獵時捉到的大雁腳上,有蘇武寫的帛書。這樣假借鬼神之事,將常惠知情的蘇武位置說了出來,於是蘇武得以歸還漢土。
在此後,往往人們書信往來時,會藉以雁帛或魚書的名義,有時甚至將捎帶書信的人稱為鴻雁。之所以會假借鴻雁之名,是因為更早時,如《逸周書·時訓》便有說“白露三候”之事。原文:“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不難看出,鴻雁是當時最易辨別的一種候鳥,因其長期往返於南北之間,所以才被人們如此期盼。只是就事實來說,這並不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
鴻雁傳書應該是不能達到現在我們所理解的送信這種點對點準確傳達資訊的目地的,但我覺得像漂流瓶一樣的靠運氣傳遞訊息是可以的。
大雁是候鳥,有隨季節遷移的習性,古人把資訊綁在活雁的身上,讓它帶著南北遷移,也許大雁身上的資訊會被某人得到,從而被轉送到收信人手中,完成傳信的過程,就如往大海中扔漂游瓶傳遞訊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