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爭篇》的中心思想:論述的是如何透過機動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制勝的條件。講的是“凡用兵之法”。透過軍隊對“利”的看重,進行一步步的分析,提出了“風林火山”等概念。從軍隊的立命之本談起,一點點引出自己的觀點。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用兵的原則是:對佔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對於假裝敗逃之敵,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強攻;敵人的誘餌之兵,不要貪食;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孫子兵法》中的倫理思想,具有明顯的齊文化倫理思想的特點。齊文化的倫理思想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仁”、"禮",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這些,在《管子》一書中體現得很明確。關於前者,是從齊文化與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較而言的。魯文化把"仁"與"禮"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晉文化,特別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視"仁"與"禮"的。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軍爭篇》的中心思想:論述的是如何透過機動掌握主動,先於敵人造成有利態勢和取得制勝的條件。講的是“凡用兵之法”。透過軍隊對“利”的看重,進行一步步的分析,提出了“風林火山”等概念。從軍隊的立命之本談起,一點點引出自己的觀點。對於敵方三軍,可以挫傷其銳氣,可使喪失其士氣,對於敵方的將帥,可以動搖他的決心,可使其喪失鬥志。所以,敵人早朝初至,其氣必盛;陳兵至中午,則人力睏倦而氣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歸,其氣益衰。善於用兵的人,敵之氣銳則避之,趁其士氣衰竭時才發起猛攻。這就是正確運用士氣的原則。用治理嚴整的我軍來對付軍政混亂的敵軍,用我鎮定平穩的軍心來對付軍心躁動的敵人。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以我就近進入戰場而待長途奔襲之敵;以我從容穩定對倉促疲勞之敵;以我飽食之師對飢餓之敵。這是懂得並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敵人之力。不要去迎擊旗幟整齊、部伍統一的軍隊,不要去攻擊陣容整肅、士氣飽滿的軍隊,這是懂得戰場上的隨機應變。用兵的原則是:對佔據高地、背倚丘陵之敵,不要作正面仰攻;對於假裝敗逃之敵,不要跟蹤追擊;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強攻;敵人的誘餌之兵,不要貪食;對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隊不要去阻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預留缺口;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則。《孫子兵法》中的倫理思想,具有明顯的齊文化倫理思想的特點。齊文化的倫理思想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仁”、"禮",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這些,在《管子》一書中體現得很明確。關於前者,是從齊文化與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較而言的。魯文化把"仁"與"禮"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晉文化,特別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視"仁"與"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