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1、烘托傷春、惜春之情。宋代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意思是松林間沙路潔淨得不沾泥土,瀟瀟的暮雨聲和布穀鳥的啼叫聲在迴盪。作者雖貶官黃州,但他從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樂趣,杜鵑鳥在這裡烘托了作者傷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了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飛逝的哲理,表達了作者雖身處逆境,但胸懷曠達、信念堅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2、抒發鄉愁、思念之情唐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意思是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起句寫眼前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曲折地傳達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與深切同情。

    3、傾訴悲苦、哀怨之情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悽的哀鳴。這裡白居易被貶江州,月夜送客,聽到琵琶女被棄的故事,詩人傷感萬分,再聯絡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苦竹繞宅,朝晚聽到杜鵑啼血,悲傷無限。

    4、感慨險峻、亡國之情唐代李白《蜀道難》中有:“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聽見杜鵑鳥在月夜啼叫,彷彿是對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擴充套件資料子規,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迴歸,所以叫杜鵑啼歸。杜鵑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旅鳥,春季多於4-5月遷來,秋季於9-10月遷走。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從未見到成群現象。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喜吃鱗翅目幼蟲,如松毛蟲,樹粉蝶幼蟲、蛾類等,有時也吃植物種子等少量植物性食物。遊動性較大,無固定的居留地,性機警,受驚後迅速起飛。飛行速度較快,每次飛行距離也較遠,鳴聲高吭宏亮,1公里內也可聽到,有時邊飛邊叫,甚至晚上也鳴叫。該屬動物均有“託嬰”行為,即產卵於其它鳥類的巢中,幼鳥孵化後會把同巢的寄主卵或幼鳥推下,讓寄主親鳥只撫養自己。其寄主鳥類個體往往比杜鵑幼鳥還小,故形成“以小飼大”的奇特畫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都在說的面部中胚層療法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