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4月,達州宣漢縣轄27個鎮、23個鄉、4個民族鄉。分別是:1、鎮:東鄉鎮、土黃鎮、華景鎮、樊噲鎮、紅峰鎮、七里鎮、五寶鎮、峰城鎮、白馬鎮、君塘鎮、新華鎮、黃金鎮、胡家鎮、毛壩鎮、清溪鎮、普光鎮、天生鎮、柏樹鎮、芭蕉鎮、南壩鎮、雙河鎮、大成鎮、下八鎮、土主鎮、柳池鎮、馬渡關鎮、桃花鎮2、鄉:明月鄉、老君鄉、觀山鄉、南坪鄉、鳳林鄉、黃石鄉、廟安鄉、天寶鄉、紅嶺鄉、柳池鄉、三河鄉、東林鄉、涼風鄉、慶雲鄉、馬渡鄉、上峽鄉、塔河鄉、茶河鄉、天台鄉、漆碑鄉、石鐵鄉、廠溪鄉、鳳鳴鄉、花池鄉、隘口鄉3、民族鄉:龍泉土家族鄉、漆樹土家族鄉、三墩土家族鄉、渡口土家族鄉擴充套件資料:宣漢縣的民風民俗1、土家餘門拳土家餘門拳是四川地方拳術之一, 傳自四川簡陽縣餘氏。源自華佗“五禽戲”,形成於明代中葉,具有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特點的宣漢“餘門拳”,到如今已傳至第11代。餘門拳以其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的特點,被載入了《四川武術大全》。2、宣漢民歌宣漢民歌指產生並流傳於四川東部達州市宣漢縣轄區內的一種民歌。種類繁多;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曲式結構多彩;受古老民歌影響,宣漢民歌可分為四大類:一是山歌;二是小調;三是號子;四是風俗歌。馬渡民歌曲韻悠揚,世人傳唱,馬渡被文化部命名為“川東民歌之鄉”。3、薅草鑼鼓“薅草鑼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分佈在宣漢縣的龍泉、三墩、漆樹、渡口、樊噲等鄉鎮。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巴人時期。那時的人們從漁獵轉為農耕,為驅趕野獸、祭祀山神而擊鼓鳴鑼吆喝,後演變成了一種勞動山歌。被稱為土家族人的“勞動進行曲”。
截至2017年4月,達州宣漢縣轄27個鎮、23個鄉、4個民族鄉。分別是:1、鎮:東鄉鎮、土黃鎮、華景鎮、樊噲鎮、紅峰鎮、七里鎮、五寶鎮、峰城鎮、白馬鎮、君塘鎮、新華鎮、黃金鎮、胡家鎮、毛壩鎮、清溪鎮、普光鎮、天生鎮、柏樹鎮、芭蕉鎮、南壩鎮、雙河鎮、大成鎮、下八鎮、土主鎮、柳池鎮、馬渡關鎮、桃花鎮2、鄉:明月鄉、老君鄉、觀山鄉、南坪鄉、鳳林鄉、黃石鄉、廟安鄉、天寶鄉、紅嶺鄉、柳池鄉、三河鄉、東林鄉、涼風鄉、慶雲鄉、馬渡鄉、上峽鄉、塔河鄉、茶河鄉、天台鄉、漆碑鄉、石鐵鄉、廠溪鄉、鳳鳴鄉、花池鄉、隘口鄉3、民族鄉:龍泉土家族鄉、漆樹土家族鄉、三墩土家族鄉、渡口土家族鄉擴充套件資料:宣漢縣的民風民俗1、土家餘門拳土家餘門拳是四川地方拳術之一, 傳自四川簡陽縣餘氏。源自華佗“五禽戲”,形成於明代中葉,具有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特點的宣漢“餘門拳”,到如今已傳至第11代。餘門拳以其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的特點,被載入了《四川武術大全》。2、宣漢民歌宣漢民歌指產生並流傳於四川東部達州市宣漢縣轄區內的一種民歌。種類繁多;演唱形式多種多樣;曲式結構多彩;受古老民歌影響,宣漢民歌可分為四大類:一是山歌;二是小調;三是號子;四是風俗歌。馬渡民歌曲韻悠揚,世人傳唱,馬渡被文化部命名為“川東民歌之鄉”。3、薅草鑼鼓“薅草鑼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分佈在宣漢縣的龍泉、三墩、漆樹、渡口、樊噲等鄉鎮。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巴人時期。那時的人們從漁獵轉為農耕,為驅趕野獸、祭祀山神而擊鼓鳴鑼吆喝,後演變成了一種勞動山歌。被稱為土家族人的“勞動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