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撩廣州

    方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地方、不同人之間透過方言的交流也同時實現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它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反映著民族文化的基礎和精華。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因為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的生活對方言的衝擊特別大。

    方言是某一地區內的人們所使用的交際工具,是一種社會現象。方言與民俗都是人類社會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都帶有很強的地域性。獨特的方言詞,對於民俗的形成和鞏固具有很強的聚集和凝結作用。民俗方言詞不僅僅是語言符號,還應看作是具有象徵作用的民俗符號。

    舉個例子

    我們南方人生活在廣東這邊,廣州有一個特色,就是廣州話(廣州方言);粵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是一種最有特色的方言,也是一種強勢的方言。所以方言不僅是一種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種區域的文化。

    好像有時候我們出遠門,到了一個我們不熟悉的城市結識了新朋友,因為語言的差異,各有各的介紹自己的家鄉、城市文化;這也體現了一種方言代表一個地方,還可以傳播自己家鄉的文化,讓更過人知道城市的趣事和文化。

    當今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格局的變化,很多民俗已悄然消失或淡化;許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無不喟嘆,現在的年味也越來越淡,我們希望某些地方逐漸消失的方言可以保留,讓世人知道,然文化傳承下去。

  • 2 # 陳隨令CHEN332211

    方言,簡言之,它區別於標準語言(普通話)。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且部落分佈,星羅棋佈。所以,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語言,地方語言(方言)。它反應了民族部落發生髮展的歷史和不同的語言風格。漢語詞典、字典,吸收了不少地方語言,如粵,吳,等。不僅豐富了祖國的語言,而且有利於推廣普通話。可惜我們河南的方言,就沒有收錄入國語(抑或我說錯了)。給不會普通話人外出交流造成一定的困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我一直認為,修訂詞典時就沒有河南的文學家,語言家參與。不知什麼時候能收錄河南的方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菩提樹”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