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O大神

    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認知中所偏愛的資訊加工方式。認知方式有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衝動型和沉思型、具體型和抽象型。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的線索為依據,行為常以社會標準為定向,社會敏感性強,愛好社會活動,適合於強調“社會敏感性”的教學方法,如善於聽老師講解,喜歡與別人討論。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為依據,不易受影響和干擾,傾向獨立判斷。行為常是非社會定向的,社會敏感性差,不善於社交,喜歡獨處,不適合“社會敏感性”的教學方法,更喜歡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學習。

    衝動型的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急於給出問題的答案,不習慣進行全面思考,認知問題速度快,錯誤率高。這類學生在運用低層次事實性資訊的問題解決中佔優勢。沉思型的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謹慎全面檢查各種假設,確認無問題後給出問題的答案。認知問題速度慢,錯誤率低。這類學生在解決高層次性問題中佔優勢。

    具體型兒童在進行資訊加工時,善於比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體觀點或情境,但必須提供儘可能多的資訊,否則容易造成對問題的偏見。這類兒童在結構化教學方法(演繹法,講解法)之下,成績會更好。抽象型兒童在對事物進行認知時,能夠看到問題的眾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夠進行抽象程度較高的思考。這類兒童在非結構化教學方法(歸納法,發現法)之下表現會更好。

    小學生的個性不同於他人,個性差異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學中,教育者要抓住他們的個性有可塑性的特點,因材施教,已達到促進小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真正的情人,知己,什麼是紅顏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