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倉滅亡
互為唇齒的江北淺井氏和越前朝倉氏與織田信長鏖戰多年,到天正元年(1573),終於分出了勝負。信長的勝利不僅僅在於武力強大,同時也注重謀略的運用,元龜三年(1572)近江出兵時,就成功寢返了朝倉方面的重臣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毛屋豬介等人。
天正元年七月,擺脫了武田上洛壓力的信長對淺井朝倉展開了最後的攻勢,接到淺井長政求援信的朝倉義景命魚住景固、朝倉景鏡出兵,卻被已經心存異心的兩人拒絕。結果義景只好親自出陣江北,卻被織田軍切斷了與小谷的聯絡,在見狀不妙急忙撤回越前途中於刀禰坂與追擊的織田軍交戰,結果朝倉軍遭到了致命的慘敗。
逃回一乘谷的義景自知無力守城,於八月十五日將城焚燬逃往大野郡,八月十九日魚住景固投降信長,同日一門眾筆頭朝倉景鏡裡切,將義景騙至六坊賢松寺,次日清晨率兵二百圍寺,並放鐵炮逼迫義景切腹自盡。隨後景鏡向信長獻上了主君的人頭,保全了所領安堵。統治越前百年的朝倉氏滅亡,包括一門眾朝倉景健在內的大批朝倉家臣投降信長。
南寺唐塔
位於蒲城縣城內西南角。
據《蒲城縣誌》記載:“城內兩浮圖建自唐代。晝視之,南北各千尺;至夕,光返照,夜氣沉山,隱隱茫茫,尤覺倒影凌空。古所謂九城一柱之勝,彷彿遇之。”
南寺塔原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是慧徹寺舍利寶塔。用青磚砌成,呈方形,低層九平方米。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陝西華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時,塔身裂縫,頂端崩折了兩層。1953年,政府撥專款修補,現高36米,共十一層。寺址今建為城關中學。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朝倉滅亡
互為唇齒的江北淺井氏和越前朝倉氏與織田信長鏖戰多年,到天正元年(1573),終於分出了勝負。信長的勝利不僅僅在於武力強大,同時也注重謀略的運用,元龜三年(1572)近江出兵時,就成功寢返了朝倉方面的重臣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毛屋豬介等人。
天正元年七月,擺脫了武田上洛壓力的信長對淺井朝倉展開了最後的攻勢,接到淺井長政求援信的朝倉義景命魚住景固、朝倉景鏡出兵,卻被已經心存異心的兩人拒絕。結果義景只好親自出陣江北,卻被織田軍切斷了與小谷的聯絡,在見狀不妙急忙撤回越前途中於刀禰坂與追擊的織田軍交戰,結果朝倉軍遭到了致命的慘敗。
逃回一乘谷的義景自知無力守城,於八月十五日將城焚燬逃往大野郡,八月十九日魚住景固投降信長,同日一門眾筆頭朝倉景鏡裡切,將義景騙至六坊賢松寺,次日清晨率兵二百圍寺,並放鐵炮逼迫義景切腹自盡。隨後景鏡向信長獻上了主君的人頭,保全了所領安堵。統治越前百年的朝倉氏滅亡,包括一門眾朝倉景健在內的大批朝倉家臣投降信長。
南寺唐塔
位於蒲城縣城內西南角。
據《蒲城縣誌》記載:“城內兩浮圖建自唐代。晝視之,南北各千尺;至夕,光返照,夜氣沉山,隱隱茫茫,尤覺倒影凌空。古所謂九城一柱之勝,彷彿遇之。”
南寺塔原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是慧徹寺舍利寶塔。用青磚砌成,呈方形,低層九平方米。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陝西華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時,塔身裂縫,頂端崩折了兩層。1953年,政府撥專款修補,現高36米,共十一層。寺址今建為城關中學。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