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潮流音樂

    不違如愚:不違,意不相背。有聽受,無問難。如愚人,是即默而識之!就是說:沒意見不反對,預設。不違農時: 王,梁惠王問孟子自己如何盡力治國,百姓遭災時是如何盡力救濟,為什麼人口沒有增加。孟子認為只是考慮如何去救災,沒有考慮到如何不違農時去發展農業生產,應該儘快抓緊時間促進生產,讓人們過上溫飽生活。【不違天時】:違:違背;天時:氣候、條件。不違背大自然的氣候條件。【行不違道】:行為舉止不違背道義。【循道不違】:遵循道德規範而不違背它。【忠不違君】:違:違背。忠心耿耿,絕不違背君主。

  • 2 # 粽子

    釋義:不韙:不是,錯誤。做出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指不顧輿論的譴責而去幹壞事。

    出處

    《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息侯伐鄭,不但留下一個字數最多的漢語成語“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且留下一個最常使用的漢語成語“自不量力”——如今,“不韙”幾乎在語言中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量力”也有些行文不暢了,取而代之是“自不量力”。“冒天下之大不韙”與“自不量力”源出《左傳》,沒有“息侯伐鄭”這一歷史事件,也許漢語世界裡就不會有這兩個成語,今天的息縣街頭也不會豎起漢白玉雕刻的息夫人塑像。

    息國大敗而還,能嚇我一跳的,當然不是這兩個成語。從“息侯伐鄭”能夠讀出的,也不僅僅是它的失敗——從息國敢於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鄭國看,息國當時也該是威風八面的;而息國敢“犯五不韙”而伐鄭,也未嘗不是敢於挑戰傳統。至於“知息之將亡”、“不量力”等,當是“事後諸葛亮”、“勝者王侯敗者賊”慣性思維下的一種解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烤錐慄最正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