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後一句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這句話來自李白的《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意思就是:蜀道真太難攀,簡直比登天還難。蜀國先王蠶叢和魚鳧開國的傳說是多麼久遠渺茫!歷經了約四萬八千年,不同秦地互通來往。長安西邊有高大巍峨的太白山擋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飛鳥能過的小道,能夠飛躍峨眉山的峰頂。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把秦蜀相連。擴充套件資料: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參考資料: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後一句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這句話來自李白的《蜀道難》。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意思就是:蜀道真太難攀,簡直比登天還難。蜀國先王蠶叢和魚鳧開國的傳說是多麼久遠渺茫!歷經了約四萬八千年,不同秦地互通來往。長安西邊有高大巍峨的太白山擋住了入蜀之路,只有飛鳥能過的小道,能夠飛躍峨眉山的峰頂。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把秦蜀相連。擴充套件資料: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