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出處:清,張英《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
勸解家人別為三尺之地與鄰居斤斤計較,就如當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萬里長城,但是他自己怎麼也難逃一死,就是爭來三尺之地又有何意義。
2,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雲,諸侯盡西來。
出處:唐,李白《古風》。
釋義:歌頌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功績。
3,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出處:唐,章碣,《焚書坑》
釋義:秦始皇焚書之灰還未冷卻,山東(崤函之東,秦始皇所滅的六國舊有之地)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未冷”指發生戰亂之快,說明焚書對穩固帝業根本就沒有一點作用。
4,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出處:唐,許渾《途經秦始皇墓》
釋義:體現詩人對暴政的不滿,秦始皇的權力再大也會灰飛煙滅。只有仁愛簡樸的君主(漢文帝)才會受後人推崇。
5,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出處:唐,杜牧《過驪山作》
釋義:始皇擁有天下後曾巡遊各地,於是引起劉項的“引頸”而觀,要想奪他的天下。秦皇為了千秋萬代,不惜使天下百姓窮困和愚昧。可是這些做法並未有效果,最後自以為“金城湯池”的關中卻成了始皇自掘的墳墓。
苦心經營的墳墓。到後來被牧童失火燒燬,他自己只落得個屍骨不全的可悲下場。詩中用通俗的語言對秦始皇進行辛辣的諷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國、統一天下的艱辛,又批評他不知體恤百姓,一味殘暴,以至斷送天下的愚蠢。
1,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出處:清,張英《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
勸解家人別為三尺之地與鄰居斤斤計較,就如當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萬里長城,但是他自己怎麼也難逃一死,就是爭來三尺之地又有何意義。
2,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雲,諸侯盡西來。
出處:唐,李白《古風》。
釋義:歌頌秦王嬴政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的功績。
3,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出處:唐,章碣,《焚書坑》
釋義:秦始皇焚書之灰還未冷卻,山東(崤函之東,秦始皇所滅的六國舊有之地)的農民起義就爆發了,“未冷”指發生戰亂之快,說明焚書對穩固帝業根本就沒有一點作用。
4,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出處:唐,許渾《途經秦始皇墓》
釋義:體現詩人對暴政的不滿,秦始皇的權力再大也會灰飛煙滅。只有仁愛簡樸的君主(漢文帝)才會受後人推崇。
5,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出處:唐,杜牧《過驪山作》
釋義:始皇擁有天下後曾巡遊各地,於是引起劉項的“引頸”而觀,要想奪他的天下。秦皇為了千秋萬代,不惜使天下百姓窮困和愚昧。可是這些做法並未有效果,最後自以為“金城湯池”的關中卻成了始皇自掘的墳墓。
苦心經營的墳墓。到後來被牧童失火燒燬,他自己只落得個屍骨不全的可悲下場。詩中用通俗的語言對秦始皇進行辛辣的諷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國、統一天下的艱辛,又批評他不知體恤百姓,一味殘暴,以至斷送天下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