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石壁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西,閩贛邊界武夷山的石壁村是客家人總祖地 [1]東麓,距縣城25公里,現屬禾口鄉(1993年改名為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是一片比較開闊的盆地,歷史上森林茂密,從遠處望去,像一堵綠色屏障,由此得名玉屏。唐中葉更名為“石璧”,五代再改“壁”,後又改今用之“碧”。古稱“石壁”即指村落,又指地域,包括了周圍的一些村落,石壁是個中心,是這些地區的代稱。 中國歷史上,曾由於戰亂、饑荒、兵災以及政府的獎掖,安排,外地經濟的引誘等因素,有大批的中原漢人南遷。這些南遷的漢人史稱客家人。客家流遷始於東晉,但構成民系則在五代以後。五代以後流遷的被稱為正宗的客家人,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流遷中,大多經過寧華石壁(今名“石碧”)。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數代乃至數百年後,又陸續輾轉遷往閩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及香港、臺灣、東南亞各地。所以他們多稱一世祖出自石壁,石壁便自然地成為這些客家人的第二祖籍。 “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寧化石壁是客家搖籃、客家祖地。 石壁,是寧化縣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它地處寧化西隅,與江西省石城縣毗鄰,距縣城22公里,在福五線(福州至閩贛交界的五里亭)公路旁。史料所稱的“石壁峒”、“石壁村”、“石壁寮”、“石壁城”等稱謂,只是一種地方概念,泛指一個地域,即石壁盆地,其總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包括現石壁鎮、淮土鄉的全部以及方田、濟村鄉的一部分。石壁村位於這一地域的中央,在歷史上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石壁被稱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搖籃”、“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聖中心”等,這是海內外學者從大量的史料中研究出的結果,有其充分依據。
客家祖地 石壁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西,閩贛邊界武夷山的石壁村是客家人總祖地 [1]東麓,距縣城25公里,現屬禾口鄉(1993年改名為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是一片比較開闊的盆地,歷史上森林茂密,從遠處望去,像一堵綠色屏障,由此得名玉屏。唐中葉更名為“石璧”,五代再改“壁”,後又改今用之“碧”。古稱“石壁”即指村落,又指地域,包括了周圍的一些村落,石壁是個中心,是這些地區的代稱。 中國歷史上,曾由於戰亂、饑荒、兵災以及政府的獎掖,安排,外地經濟的引誘等因素,有大批的中原漢人南遷。這些南遷的漢人史稱客家人。客家流遷始於東晉,但構成民系則在五代以後。五代以後流遷的被稱為正宗的客家人,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流遷中,大多經過寧華石壁(今名“石碧”)。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數代乃至數百年後,又陸續輾轉遷往閩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及香港、臺灣、東南亞各地。所以他們多稱一世祖出自石壁,石壁便自然地成為這些客家人的第二祖籍。 “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寧化石壁是客家搖籃、客家祖地。 石壁,是寧化縣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它地處寧化西隅,與江西省石城縣毗鄰,距縣城22公里,在福五線(福州至閩贛交界的五里亭)公路旁。史料所稱的“石壁峒”、“石壁村”、“石壁寮”、“石壁城”等稱謂,只是一種地方概念,泛指一個地域,即石壁盆地,其總面積近200平方公里,包括現石壁鎮、淮土鄉的全部以及方田、濟村鄉的一部分。石壁村位於這一地域的中央,在歷史上也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石壁被稱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搖籃”、“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聖中心”等,這是海內外學者從大量的史料中研究出的結果,有其充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