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4651256228734
-
2 # 使用者1931173721557
中庸 [ zhōng yōng ]
1.書名。儒家經典之一。原為《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之孫孔伋(子思)所作。內容是宣揚孔子的中庸之道。南宋朱熹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入《四書集註》。
2.指中庸之道。儒家的一種倫理思想。中,指不偏不倚;庸,指平常。中庸,指無過無不及的態度。《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意指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中庸有兩次含義,一個是漢語詞語和中國古代儒家經典。
1、漢語詞語中庸,為儒家的道德標準,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於人性。出自《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譯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2、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於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擴充套件資料含有中庸的成語:中庸之道【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示例】:他一面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於“~”的。◎魯迅《彷徨·幸福的家庭》【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近義詞】不夷不惠、不偏不倚、凡事有度【反義詞】偏聽偏信、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