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蟻聊史

    參知政事原來是臨時差遣名目,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參知政事始正式作為宰相官名。到宋代,則演變成一個常設官職。(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唐制以中書令、侍中、尚書僕射之外他官任宰相職,給以“參知政事”等名義。 以參知政事為副宰相。簡稱“參政”。) 平章政事者,乃商議國家大事之謂也,是為官名,依唐書百官志所載:「貞觀八年,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此。唐中葉以後,凡非侍中、中書令,而居宰相職者,率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平章軍國重事,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宰相之職;以平章軍國重事,優禮碩德老臣,序位宰相上,元於中書省、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為丞相之貳,明初亦置之,旋又罷廢。 明初,承前代制度,統設給事中,不分科,洪武六年(1373)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均從七品,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務。享有“科抄”,“科參”及“登出”之權,登出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登出。 六科還可以參與“廷議”,“廷推”,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的制定,監督其執行。 都察院,明清兩代最高的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專為總督、巡撫的國銜(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銜),以方便其行事。桔槔   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槓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槓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 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中國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這種簡單的汲水工具雖簡單,但它使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得以減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做人修德的名句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