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秦羅敷在古代文學中指代美女,羅敷最早出現在《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中,大約在漢末至三國時期。

    “羅敷”是漢代女子常用的名字,猶如漢代男子喜歡用“延年”是一樣的;正如同今日女士們愛用“瑪利”,男士們愛用“俊雄”為名字,同樣是一種時尚而已。

    詩中提到的“倭墮髻”是東漢京城一帶最流行的髮型,是“盤桓髻”的改進,髮髻偏墜一旁,猶如騎士的墜馬一般,更顯佻巧和嫵媚。

    中國婦女以帶耳環為美,而耳環作為婦女的裝飾品是從東漢開始的,羅敷以明珠作耳環,湘綺及紫綺為衣裳.都是東漢時期的時髦妝扮。

    也有人說《陌上桑》的秦羅敷歷史上並無其人。中國古代,以男耕女織為分工。“女織”從廣義上說,也包括了採桑養蠶。桑林在野外,活動比較自由,桑葉茂盛,又容易隱避,所以在男女之大限還不很嚴厲的時代,桑林實是極好的幽會場所。在這裡,誰知道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斷出現於愛情詩篇中。可以說,在《詩經》的時代,桑林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徵意味。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先桑林中那種自由自在的愛情遭到了否定。桑林成了女子拒絕男子愛情的場所。所以“羅敷”的形象成了美和情感的因素,同時代所要求的德性的結合。

    它寫一個名叫秦羅敷的美女在城南隅採桑,人們見了她都愛慕不已,正逢一個“使君”經過,問羅敷願否跟他同去,羅敷斷然拒絕,並將自己的丈夫誇耀了一翻。《陌上桑》的母題淵源甚遠。中國古代的北方盛產桑樹,養蠶業也相當發達,每當春天來臨,婦女們便紛紛採摘桑葉,《詩經·魏風》的《十畝之間》,對其情景有生動的表現。由於採桑之處女子很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為男女戀愛的場所,《詩經》中所吟詠的“桑間濮上”之地,便是如此。由此,也產生了許多有關採桑女的傳說故事,其中的一個主要母題,就是一過路男子向一採桑女子求愛。上古的大禹塗山女傳說,春秋的解居父傳說,魯國的秋胡妻傳說等等,都是具有這種母題的故事,《陌上桑》則是這一母題在漢代的變奏(辛延年的《羽林郎》其實也是這一母題的變奏)。不過,和前此的具有這一母題的傳說故事相比,《陌上桑》更富於浪漫性和詼諧性,體現了漢代文學的長足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黃花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