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啦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事,考古工作者透過調查、發掘、勘探得知,分佈於河北臨漳縣、磁縣一帶的以往被當做七十二疑冢的古墓群,實為北朝墓,與曹操八竿子打不著。 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七十二疑冢的說法並不是陳壽《三國志》記載的,而是在宋代才開始流行,經過後世文人的不斷加工,越來越“真實”,幾乎成為信史。所以在這個例子中,考古證據推翻的,是宋代以後的錯誤觀點,而不是漢末三國史書中的記載。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幾乎人盡皆知。 指西周時期的周幽王,為了搏美人(褒姒)一笑,點燃了示警的烽火臺,將急匆匆、浩浩蕩蕩趕來救駕的八方諸侯,給戲弄了一番。冷美人褒姒看了,果然笑彎了楊柳細腰。 後來犬戎真的來了,周幽王再點烽火沒人信了,諸侯以為周天子又在玩“過家家”,沒一人前來勤王救駕,犬戎大軍攻破周王都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2012年初,北京清華大學在整理一批戰國竹簡時,該竹簡卻明確記載:周幽王因為主動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組成聯軍,打敗了周王,西周因而滅亡。而且竹簡上沒有關於“烽火戲諸侯”的任何記載,那就更不會僅因為一美女而亡國了。 由此看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純屬一個烏龍。況且此典故只有史記有相應記載,確實可疑。 “禪讓制” 司馬遷《史記》記載:中國上古時期,帝位傳承是“禪讓制”,即一個君主會將帝位禪讓給德行好的人。 堯和舜之間非親非故,因為舜的德行極好,而堯傳位舜,是為禪讓制,是一種美德。所以,古人崇尚上古社會,古人在讚美人時經常會說一句話:“足下有古君子之風”。 而後來,從戰國時期魏襄王墓中出土的《竹簡紀年》記載:舜是篡奪了堯的帝位。堯晚年喪失德行,舜反叛,把堯囚禁,為了得到帝位還把堯的兒子丹朱給流放了。 《竹簡紀年》原文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戰國時期的書簡,比後來的西漢司馬遷《史記》要早很多年,那個時代更接近上古時期。 何況竹簡刻字有限,頗為珍貴,比後來紙誕生後用紙寫字要費勁的多,而且墓主人魏襄王身為一代君王身份尊貴,不至於把“造假的竹簡”視為珍寶,連死也要帶進墓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這是帝國之子中的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