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客居異鄉的孤寂、愁悶之情。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唐代詩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孟浩然離開家離鄉趕赴洛陽,再漫遊吳越,藉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鬱悶。《宿建德江》應當就是在其漫遊吳越時寫下的,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兩相映襯,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裡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日暮客愁新”,“日暮”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絡,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濛濛,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詩人自指。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野曠天低樹”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江清月近人”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宿建德江》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客居異鄉的孤寂、愁悶之情。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唐代詩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孟浩然離開家離鄉趕赴洛陽,再漫遊吳越,藉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鬱悶。《宿建德江》應當就是在其漫遊吳越時寫下的,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兩相映襯,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裡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日暮客愁新”,“日暮”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絡,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濛濛,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詩人自指。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野曠天低樹”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江清月近人”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