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源不同
古箏: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揚琴:據史籍記載,中世紀以前,在中東的亞述、波斯等國,流行著一種桑圖爾琴。它有梯形或長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張以幾十條鋼弦,在弦的2/3處支有條馬,使每條弦發出五度關係的兩個音。這種桑圖爾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亞和印度等國流傳。
2、結構不同
古箏: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絃,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揚琴:揚琴由共鳴箱、山口、弦釘、絃軸、馬子、琴絃和琴竹等構成。共鳴箱是揚琴的形體,它由前後兩塊側板和左右兩端琴頭連線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側板和琴頭使用色、燁木、榆木或其他質地較硬木材製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紋理順直、均勻的梧桐木或魚鱗松製作。它是音響的共鳴板,對揚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層的膠合板。共鳴箱裡面,對應面板每個碼子處都膠有一道音梁,它與面、底板和前後側板相連,使琴箱分成幾個空間。
3、音色不同
古箏: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揚琴:揚琴的音色應該有顆粒性,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如果沒有自己的音色特點,聲音是扁的、散的,就會被別的樂器吞掉,不能起到自己的作用。
因此揚琴的音色好壞,直接影響到樂隊的質量水平。在演奏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好音色的產生,不光要有優質的樂器,還要有正確的演奏方法。
1、起源不同
古箏: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揚琴:據史籍記載,中世紀以前,在中東的亞述、波斯等國,流行著一種桑圖爾琴。它有梯形或長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張以幾十條鋼弦,在弦的2/3處支有條馬,使每條弦發出五度關係的兩個音。這種桑圖爾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亞和印度等國流傳。
2、結構不同
古箏: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絃,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揚琴:揚琴由共鳴箱、山口、弦釘、絃軸、馬子、琴絃和琴竹等構成。共鳴箱是揚琴的形體,它由前後兩塊側板和左右兩端琴頭連線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側板和琴頭使用色、燁木、榆木或其他質地較硬木材製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紋理順直、均勻的梧桐木或魚鱗松製作。它是音響的共鳴板,對揚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層的膠合板。共鳴箱裡面,對應面板每個碼子處都膠有一道音梁,它與面、底板和前後側板相連,使琴箱分成幾個空間。
3、音色不同
古箏: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揚琴:揚琴的音色應該有顆粒性,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如果沒有自己的音色特點,聲音是扁的、散的,就會被別的樂器吞掉,不能起到自己的作用。
因此揚琴的音色好壞,直接影響到樂隊的質量水平。在演奏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好音色的產生,不光要有優質的樂器,還要有正確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