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房企那些稅事兒

    房企大多在做業務轉型或者往多元化業務發展了。比如保利、萬科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打擊太大,一千萬投實業遠遠不如投房,大多中小企業主都懂這道理。政府開始介入平衡了,只是投資的話不是一線城市不用著急了。看看日本和香港樓市發展史,都會有一箇中期平衡回落維穩期的。

  • 2 # 馬勒的鄰居捷爾驢斯基

    人口老齡化,只能說在一些3.4線城市有相對的下降,但是1.2線城市的房子不會降的,需求才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許多人尤其是高學歷人才,都希望在大城市找工作,所以房價的高低並不是人口老齡化所決定的,而是需求所決定,而各種需求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地域性的選擇 ,宜居性的選擇,農村的想到城市去住,北方寒冷地區的人們,想到南方去住,西部不發達地區的人,想到東南沿海地區來住,總之,熱點在不斷變換中決定著房價的走勢,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房價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城鄉差別問題,以及就業問題。還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也不支援房價下降,試想,如果房價降回到30年前的水平,那市場上大米的價格恐怕達到20元每公斤了。

  • 3 # 手機使用者64426333949

    空置房出現是不應該的,是無序發展,是浪費,是錯誤的決策導致的,也是遺留問題。如果不存在房地產私有化可能不會這樣。

  • 4 # 海灣小聚

    這個問題估計近年來不會出現。因為,

    人口雖然逐漸進入老齡化,但是,年輕的人們結婚成家也不是少數,而且,多是要自己小兩口居住,這就要買房。從出生率和死亡率對比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幸福生活指數的提高,死亡率必將逐年降低,人老了但還要住宿呀。因此,如前面所說,住房的需求仍然不會減少。

    其次,現在的城鎮化發展是階梯式的,即:人們有錢後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往各類城鎮去買住房,錢多的就去一二線,錢少的就在三四線。再就是以孩子在哪發展就在哪裡貸款買房,而且原來房子還保留著。

    所以,各城市的房屋開發必將還有需求。有需求房價就難以大降,微調是可能的。有需求就不存在大空置的現象。華人口多決定了我們的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

  • 5 # 一個不錯的號

    一線城市總是熱點,需求比較旺盛,包括醫療,教育,雖然大家都知道大學生不值錢,但都很奇怪的看中學區房。三線,四線的房子,隨著拆遷加大,價格也會上漲,就是比較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萵筍炒肉末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