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過這種“思鄉之痛”,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華人對家鄉和故土的依戀之情。余光中在《鄉愁》中,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鍾愛是分不開的。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出以下五美。 美在表事物的名詞。“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的是意象美,鄉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後就將其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愁。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徵性的事物聯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 美在富於變化的量詞。“枚、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於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了詩人的鄉愁是一步一步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美 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覆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於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情緒。各節中重複出現的“鄉愁是……”,音韻和諧,體現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愁之心表現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 美在表示時間的詞。“小時侯、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四個時間詞,表現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 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這頭、那頭、外頭、裡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覆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琅琅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共同形成節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基調。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過這種“思鄉之痛”,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華人對家鄉和故土的依戀之情。余光中在《鄉愁》中,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鍾愛是分不開的。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出以下五美。 美在表事物的名詞。“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的是意象美,鄉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後就將其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愁。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徵性的事物聯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 美在富於變化的量詞。“枚、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於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了詩人的鄉愁是一步一步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美 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覆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於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情緒。各節中重複出現的“鄉愁是……”,音韻和諧,體現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愁之心表現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 美在表示時間的詞。“小時侯、長大後、後來、而現在”四個時間詞,表現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 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這頭、那頭、外頭、裡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覆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琅琅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共同形成節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