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流傳百世的荊軻,人們的看法各自不一。他刺殺秦王又究竟是對還是錯?
其實,在我看來,他身上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身上體現的以弱小的個體反抗強暴的勇氣和甘為高尚的政治價值觀和理想主義獻身的犧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有人認為:荊軻勸樊於期自殺過於殘忍,但是荊軻刺殺秦王就必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鍵。所以,激勵樊於期自殺實屬不得不採取的方案。而且,對於樊於期來說,燕國若亡,不但無法為“父母宗族”報仇,連自己也無處棲身了。因為,想苟且偷生已無出路,而獻出生命可就大義,很顯然,這對於樊於期而言也並非絕對不良之計。再者,荊軻的行動並無絲毫自私的成分——“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更何況,他自己也將“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因此,荊軻之舉無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荊軻的深謀遠慮,精明多智。
但是,當荊軻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義形象的同時,卻加速了燕國的滅亡,與最初的戰略目的背道而馳。
秦統一天下,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那麼荊軻刺秦王的行動實際上就起了阻礙歷史前進的作用,應如何認識這一點?荊軻的行動能否看作是阻礙歷史發展的,應從歷史的角度作具體客觀的分析。戰國後期,深受戰亂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統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建立一個統一安定的國家。因而,秦統一天下是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而對統一天下起著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們也應充分肯定其歷史功績。
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結論: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凡是曾進行過抵抗的國家和個人都應予以否定呢?當然不能。因為,秦國統治者畢竟是封建地主階級,他們統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併戰爭,而這種戰爭充滿了掠奪性和破壞性,因而,給被兼併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如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就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人,而亡者大多是農民。在戰爭中,“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之為臣妾。”(《戰國策•秦策》)戰敗國則對戰勝國還要徼納貢賦,人民承擔著更重的負擔。因此,對於秦國的兼併,六華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憂,進行堅決的抵制。
也就是說,從歷史發展、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應肯定秦的功績;而從對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壓迫人民的利益這個角度看,又應充分肯定荊軻的行動。
對於流傳百世的荊軻,人們的看法各自不一。他刺殺秦王又究竟是對還是錯?
其實,在我看來,他身上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身上體現的以弱小的個體反抗強暴的勇氣和甘為高尚的政治價值觀和理想主義獻身的犧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有人認為:荊軻勸樊於期自殺過於殘忍,但是荊軻刺殺秦王就必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鍵。所以,激勵樊於期自殺實屬不得不採取的方案。而且,對於樊於期來說,燕國若亡,不但無法為“父母宗族”報仇,連自己也無處棲身了。因為,想苟且偷生已無出路,而獻出生命可就大義,很顯然,這對於樊於期而言也並非絕對不良之計。再者,荊軻的行動並無絲毫自私的成分——“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更何況,他自己也將“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因此,荊軻之舉無可厚非,而且,由此可看到荊軻的深謀遠慮,精明多智。
但是,當荊軻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義形象的同時,卻加速了燕國的滅亡,與最初的戰略目的背道而馳。
秦統一天下,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那麼荊軻刺秦王的行動實際上就起了阻礙歷史前進的作用,應如何認識這一點?荊軻的行動能否看作是阻礙歷史發展的,應從歷史的角度作具體客觀的分析。戰國後期,深受戰亂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統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建立一個統一安定的國家。因而,秦統一天下是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而對統一天下起著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們也應充分肯定其歷史功績。
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結論: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凡是曾進行過抵抗的國家和個人都應予以否定呢?當然不能。因為,秦國統治者畢竟是封建地主階級,他們統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併戰爭,而這種戰爭充滿了掠奪性和破壞性,因而,給被兼併國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如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就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人,而亡者大多是農民。在戰爭中,“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之為臣妾。”(《戰國策•秦策》)戰敗國則對戰勝國還要徼納貢賦,人民承擔著更重的負擔。因此,對於秦國的兼併,六華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憂,進行堅決的抵制。
也就是說,從歷史發展、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應肯定秦的功績;而從對侵略者的反抗,代表被壓迫人民的利益這個角度看,又應充分肯定荊軻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