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討喜過客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人手一部手機甚至多部,電信、移動、聯通以及微信極大的方便了大家的工作與生活。平時親戚朋友串門走動的少了,用電話、微信能聯絡的都活躍在線上,所以,過年傳統挨門進戶拜年的也少多了。但在農村尤其有老一輩的家庭,還有這習俗,兒孫們給長輩磕頭作揖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小孩子們一年一次有掙錢的機會,無論多少,皆歡天喜地。長輩們看到兒孫一年一次歡聚團圓的日子,無論老少,開心快樂。其實這才象過年,有年的味道,改什麼?不過,疫情期間還是微信、電話拜年吧,沒人挑理。

  • 2 # 無劍的劍客

    這種習俗確實應該改了,要不然現在的年輕人更不願意回老家過年了。孝道應該體現在日常,而不在於過年的這一個頭上。

    過去在我們老家,過年的時候也是行給長輩磕頭的。那時候大年初一吃完飯,先要給自己的父母磕頭,然後再給家族裡的長輩們磕頭,然後再跟著家族裡的長輩去給村子裡的所有長輩們去磕頭拜年。一圈轉下來也得好幾個小時呢,有時候都能把膝蓋磕的生疼。當然了磕完頭也有收穫,回家的時候,身上的所有口袋裡都會裝滿別人送給的糖果花生瓜子什麼的。當然了,這只是男孩子們的事情,沒結婚的女孩子是不行磕頭的,結過婚的女孩子也只是在男方那邊磕頭,回到孃家也是不行磕頭的。當然了,說是出去磕頭拜年,卻也並不是每到一家就必須跪下磕頭,也只是前頭的幾個長輩做勢要磕,就早被人家本家人給攔下了。在我們那邊是幾乎見不到有人正兒八經的,坐在那裡等著別人給磕頭的,哪怕是他輩份再大身份再高呢,也沒這麼做的。跟在後面的晚輩也就跟著彎彎腰做做樣子罷了。

    最近這十幾年來,磕頭拜年的人越來越少了,村子裡的領導也發出過倡議,春節期間可以互相串門拜年,下跪磕頭的禮數就免了。這個倡議一出,便得到了幾乎全村人的積極響應,年輕人本來就不願意這麼去做,上年紀的人也十分理解年輕人的心情,所以近十年來在村子裡拜年,也就是相互走走轉轉,互送祝福,互致問候,免除了以前的俗禮了。過去走親戚,見到長輩也得磕頭,現在這種情況也不多見了。你像現在的年輕人,誰還願意趴在地上給別人磕頭呀?他們本就不情願回老家過年,再要是保持磕頭這種習俗,那就更不願意回家了。有些年輕人即使回家了,過年期間也更願意躲在家裡,不願意出去,也是對這種俗禮不太感冒造成的。

    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見得就是內心中的一種孝道。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主要看的是日常的行為,而不應該在過年的這個頭上。

  • 3 # 林蕩玲

    孝敬父母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和團圓親情是亙古到今的情懷和承諾,沒有承受不了的親情禮貌和孝心,為什麼要改掉人間的愛呢,過年是最濃的中國味,過年是最好表達孝心愛心的的時機,拿出自己的誠心和對父母的感激給父母一個驚喜,讓天下的父母感受兒女的重要。磕頭拜年給天下的父母,恭喜發財。

  • 4 # 人生小學徒

    這個習俗是不能改掉的,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強大是有原因的。

    中國尊老愛幼這個美好傳統一直保持至今,一代一代的影響著我們。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數代表著中國的素養。

    磕頭拜年是禮儀的一種表現方式,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需要傳承的,不能改變。

  • 5 # 綠絲絛w

    說起過年磕頭拜年這件事,對於我們老家村子裡的風俗來說,應該是七八年之前的事啦,現在我們老家村子裡過年時,再也看不到這種現象了。

    我的老家冀中的一個村子,小時候,過年時,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給長輩磕頭拜年,具體地說是給本家族血統的,還有旁系的長輩拜年時要磕頭。男人女人磕頭拜年的時間是分著的,家族的女人們臘月三十下午去磕頭拜年,家族的男人們是正月初一一大早磕頭拜年。

    我記得,每年臘月三十的下午之前,我娘把過年的東西收拾停當,比如包餃子,煮肉蒸丸子,煎豆腐,……,屋子裡面的地打掃乾淨,院子打掃乾淨,然後磕頭拜年去,我娘當時的輩分是嫂子輩的,所以老一輩的老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大伯大嬤叔叔嬸子,哥哥嫂子,前四代的長輩都要磕頭拜年,串著門磕頭拜年,串著串著,本家族的小輩女人們就集結一起,形成了一個小隊伍,集體磕頭拜年給長輩,長輩也是很驕傲的,尤其那個年代,家長制封建思想還是比較突出的。

    當時,看村子裡的大街上都是三五成群的磕頭拜年的女人們,形成了一道風景,一年到頭,本家族的女人們透過磕頭拜年集結在一起,拜年結束後,都會在一起說說笑笑到晚上掌燈,交流交流感情,也是挺好的。

    等到初一早晨,本家族的男人們也像女人們一樣,重複著一樣的動作,串著門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那時我記得我爹出去磕頭拜年之前,先跟我娘一起,去我爺爺奶奶屋裡磕頭拜年,當時我記得我奶奶老是要求我娘磕頭時,必須喊著爹孃的稱呼,聲音小了沒聽清,也不行,會不高興的,惹得我娘為這事心裡很不爽。

    一年又一年,過年磕頭拜年是風俗,一輩又一輩,對於年輕一輩的也是隨著風俗走,等到我爹孃成了大伯大嬤叔叔嬸子輩分時,我爹孃的思想很開化了,覺得接受磕頭拜年禮節總覺得不好意思,都是給拜年的晚輩們慌忙扶起,遞煙遞糖地安撫一番。

    趕巧,在七八年前,村子大喇叭在臘月二十九下午就開始廣播,上級指示,不允許串門磕頭拜年,說是封建陋習,對這事村子裡會監督嚴查,這樣每年都是村子大喇叭廣播要求,監督嚴查,村子裡磕頭拜年風氣越來越淡,在之後的二三年,消失了。

    過年拜年是傳統禮儀,無可厚非,可以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但是磕頭這個事還是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毛丹和荔枝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