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作為演出於公眾性劇場的歌劇藝術,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援,不再受傳統的制約,為歌劇藝術自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蒙特威爾第晚年的作品《波佩阿的加冕》(1642)成為向威尼斯歌劇風格過渡性的作品。其他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有卡瓦里的《加佐內》(1649)、且斯蒂的《金蘋果》(1649)、L•羅西的《奧菲歐》(1647)、C•帕拉威契諾的《伊爾薩累姆的解放》(1687)、雷古倫斯的《愛臺奧古雷和波里尼且》(1675)、斯特拉泰拉的(費羅裡特羅)(1677)等。他們的作品,在宣敘調、詠歎調中,呈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有節歌形式或迴旋曲式等中,結構已成定型。卡瓦里(1602~1676)是一個多產的歌劇作曲家,曾師從蒙特威爾第。其歌劇創作特徵類似民歌那樣富於旋律性和歌唱性的詠歎調,以及富於表情的宣敘調。他在原來只是一連串的宣敘調中間,加上了一些簡短的旋律,從而彌補了只是演唱宣敘調的不足,使聽眾欣賞起來更加有趣。切斯蒂(1623~1669)則把歌劇藝術的發展引上了另外一條路線。他在發展義大利歌劇的純音樂因素的基礎上,強調其裝飾性因素,強調獲得不可抵禦的感官美,但卻忽視了戲劇性的因素。這是與他受宮廷貴族美學觀點影響,失之於與社會生活的聯絡,缺乏戲劇性的高度的結果。他最著名的歌劇為《金蘋果》,是為皇帝的結婚慶典而作,為此劇的演出而建立了一座可容1000名觀眾的大劇院,參演隊伍龐大,有合唱隊、樂隊和許多著名的獨唱演員等。音樂以優美流暢著稱,音樂的抒情作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與當時劇院的經紀人強調演出的娛樂性和華麗的效果也不無關係。17世紀蓬勃發展的義大利歌劇藝術,幾乎在義大利各地上演的都是威尼斯樂派的歌劇劇目,可見其影響的廣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著名的港口有哪些?(英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