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維準
-
2 # 天天追劇吧
歷史上的“日不落帝國”,除了西班牙、英國之外,還有一個葡萄牙。雖然多數時間,風頭都被英國、西班牙蓋過,但在15世紀時,這可是拿著圓規和三角尺和西班牙在地圖上跑馬圈地,當著教皇的面,“用教皇子午線”把地球給平分的主。
從1415年征服休達,到1999年葡萄牙歸還中國的澳門,葡萄牙的殖民帝國走過了500多年的歷史。 葡萄牙沒落的早,西班牙和英國都完成了全球的霸權,所謂日不落帝國,蔚為可觀。 之所以歐洲會容易形成日不落帝國,與其地緣政治、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都有關係,而實際上,更多的是沾了航海大發現的光,不然很難想象,一個最多數百萬人口的蕞爾小國,能在短時間內膨脹成一個日不落帝國。 地緣政治方面。歐洲處於歐亞大陸的最西端,按照圍棋“金角銀邊”的原則,歐洲的地理位置不差。
歐洲的地緣政治因為宗教、血緣、民族等問題支離破碎,在古羅馬後,就沒有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整個中世紀1000年間,歐洲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陳。轉機,出現在蒙古帝國的興起後。 蒙古興起後,一路摧枯拉朽,摧毀了相當數量的文明古國,很多文明成果就此流入歐洲,歐洲因此興起了文藝復興,擺脫了中世紀教廷的桎梏,貪婪地吸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
文藝復興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歐洲大陸,傳統的守舊勢力依然強大。在西歐的邊陲地帶,如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些國家,往往都是因為窮,要麼土地少而貧瘠,要麼人口少,在與歐洲大陸的兄弟國家較量的過程中,成為了失敗者,不得不遠遠的走開避禍。 窮則思變。他們靠著靠海的優勢,發展起了航海事業。荷蘭發展的是物流業,國際貿易;英國發展的海盜業,國際搶劫;西班牙和葡萄牙發展的國際強盜業,國際殺人放火。 他們都有幾個天然的優勢:靠海,有船,人窮,膽子大。
在奧斯曼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權,阻斷了傳統的貿易通道後,歐洲人開始了航海大發現,藉由先發優勢,歐洲人在新世界——美洲大陸和非洲南部取得了優勢。
利用不對稱的作戰,歐洲人用極少的人數,征服了大量的土著人,建立起以剝削、壓迫為目的的種植園、工廠礦等殖民經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殖民政府,最終建立起了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
他們能夠擴張也有地理因素。歐洲那三個“日不落帝國”,都在大西洋邊上。大西洋雖然大,但是不及太平洋一半。古代的航海技術即使再發達,畢竟還是有限的。如果是在太平洋,他們就未必有那麼好的運氣了。
回覆列表
對歐洲國家而言,日不落是一種榮耀,同時也是一種西方的負擔,在去殖民化時代中,保守攻擊的正是這種日不落,在西方國際體制遭受挫折的時候,備受爭議的也是這種日不落心態。從形態上來看,日不落總是會走向沒落,但是從實質上來看,日不落帝國之間是相互取代的,從西班牙葡萄牙到英國再到美國,其殖民的內涵是存在久長的。
答題人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釋日不落的歐洲集聚問題。
一方面,“日不落帝國”實際上展現的是一種殖民國家的霸權形象。從進入近代國際關係體系以來,歐洲諸國是近代殖民體制的中心地帶,也是近代殖民主義的源泉區域,更是殖民國之中心邊緣結構的中心地區。進入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首先在特定競爭結構下覺醒,開始往作為新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階段邁進,這裡也恰恰是資本主義萌芽並正式進入資本主義軌道的中心。而構造殖民帝國推行殖民主義恰恰是資本主義發展路徑的一種選擇。它們透過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手段來佔領奴役弱小國家和民族,從而滿足自身對原始積累、資源和大國榮耀的需要。除此之外,這些殖民地與半殖民地還是“日不落帝國”們的商品傾銷地區,也摧毀著著這些地區自身的產業。
另一方面,“日不落帝國”的歐洲集聚也展現出近代國際結構的西方中心本位,並且現在還在深刻影響到當前的國際政治格局。西方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方面都位居全世界的最頂端位置,並且這種歐洲集聚也在各個大領域的分支領域之內進一步深化,形成了對世界各個地區的縱深控制。儘管我們都在說西方中心正在瓦解,但是沒人敢說東方已經取代了西方。答題人認為,日不落帝國的拓展已經/正在從地理角度的日不落轉為了全方位的去地理性的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