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當人們在Google News中簡單搜尋“小行星”,會出現大量的相關新聞。例如,“美國宇航局(NASA)警告說,直徑2英里寬的‘殺手’小行星正飛向地球,”或“ ...潛在的撞擊日期是2022年”或“小行星撞擊引發的海嘯...可能會摧毀美國海岸。” 以及“ ...怪物岩石以17000英里/小時的速度向地球飛奔。”

    例如,短語“近地天體”(NEO)和“潛在危險小行星”(PHA)是天文學術語,用於對具有非常特定定義的天體進行分類。如果一顆小行星距離地球460萬英里以內並且具有一定的亮度,則它將被列為PHA。這實際上只是天文學家建立大量值得關注的天體目錄的方式。在給小行星命名之前,不會對它進行任何其他評估來確定它的“潛在危險性”。

    NEO屬於更廣泛的類別。這是對其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併因此有可能產生撞擊危險的小行星、彗星以及大型流星體的總稱。

    當記者單擊以獲取完整的風險列表並在頁面中搜索2006SF6及其目錄號481394時,什麼都沒有出現。其似乎並沒有被列入991個威脅最大的太空天體的清單。 接下來,記者繼續檢視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研究中心維護的有關小行星的公共資料庫。他隨後獲取了有關2006 SF6的更多資訊。NASA估計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在919至2690英尺(280至820米)之間。

    如果撞擊這種摩天大樓大小的太空岩石可能會對地球造成某些實際損害。但2006 SF6距離地球最近時約為11.23個地月距離,大約相當於270萬英里(430萬公里)。因此其幾乎對地球不會構成任何威脅。 然而一些主要威脅可能來自沒有在清單中被列出的天體。

    例如在2013年,一顆小天體墜落俄羅斯上空並爆炸,導致當地大約有1200人受傷。太空岩石在爆炸之前從未被觀察到。

    天文學家使用的技術已經改進到每天都會發現新近地天體的程度。這包括實際上距離地球很近的一些天體,不過其中一些是如此之小,以至於如果它們確實撞擊地球,它們可能大部分會在大氣中燃燒。

  • 2 # 流芒流

    進入大氣層的天體(小行星)引力小於地球引力,而且有足夠近的距離能讓地球捕獲。還有一種情況是相反,行星捕獲地球。那當然不能叫小行星,因為它要比地球大(也不一定大,但引力要大於地球。比如密度非常大的中子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兩個手掌和都是斷掌的有什麼說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