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之空城計原文 孔明將人馬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備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延伸: 空城計,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三國演義》之空城計原文 孔明將人馬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訊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備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延伸: 空城計,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