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16393697425

    讀後感(一):

      書中“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體現了傅雷對傅聰離家的不捨但又不得不為的矛盾心理。愛孩子,就讓他向外發展,讓他在經歷風風雨雨後學會成長,傅雷夫婦對傅聰和傅敏的愛,是那麼含蓄卻又深刻。他們沒有把他們寵成溫室裡的花朵,當傅聰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時,傅雷並沒有心疼地把傅聰扶起來然後跟他說“孩子,前面有困難,咱不前行了”,而是透過和風細雨般的鼓勵讓傅聰自己爬起來,然後勇敢地向前;愛他不等於包容他的錯誤,面對錯誤,他鼓勵傅聰“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做人——不僅學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還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傅雷用自己現身經歷的說法,告誡傅聰要有民族榮辱感,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讀後感(二):見字如面

      家書內容在此不再贅述,讀者讀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軍規只說本書最後附的傅雷朱梅馥遺書,傅雷在遺書中詳細列出家中重要資產歸屬,委託妻弟代為處理,如補繳房租,遣散保姆費,甚至他們夫妻的火葬費!在遺書中,傅雷違心地稱兒子傅聰為“人民的叛徒”,與整本家書中其它部分,傅雷與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聰為其驕傲,又鼓勵他在藝術上繼續進行,知感恩,培養高尚的人格等——態度迥異!由此可見,遺書中這最後幾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極端殘酷惡劣的環境下的無可奈何之語,正如評論家所說,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絕望之死,而是有尊嚴的死。傅雷的家書,會像一盞明燈,照亮一代又一代堅強、正義和值得尊敬的父輩與子輩們。

    讀後感(三)

      《傅雷家書》如一盞明燈,指引我人生前進的方向。於春風得意之時,於人生失意之時,於迷茫失措之時,無論何時,讀讀此書,都能獲得釋然。 家書一例題材,本來讀起來非常親切,猶如和一個忘年交在對話,擱紙能感覺到對方的喜怒哀樂,蒼涼孤寂,得意閒愁。《傅雷家書》流露出更多的是一位父親望子成龍的期盼和一位學者執著的教導。 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煙花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