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竹杖芒鞋輕勝馬

    在永城,有這樣一個習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出嫁的女兒都會買上“大雁饃”,送給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如果家裡有小孩子,還要買一些用面蒸成的“小青蛙”之類的麵食,寓意消災避禍、祛瘟辟邪。早春二月,當年的腳步漸行漸遠的時候,我市的大街小巷已經隨處可見“大雁饃”。 在西城區人民路東段,有一家經營了十多年的“大雁饃”手工作坊,因其製作的“大雁饃”形狀精美、栩栩如生而廣受歡迎。

    “大雁饃”是怎樣做成的呢?製作‘大雁饃’關鍵是要手腳麻利,先把三個大小均勻的面劑子揉搓成一個一頭大、一頭小的橢圓形狀的麵條,把相對大的一頭捏成“大雁”的頭頸,用剪刀剪出“大雁”的嘴巴,並用一個竹條固定住“雁頭”,把相對小的那頭壓扁成“雁身”,然後用梳齒在“雁身”上按出一雙翅膀和漂亮的羽毛,最後,將兩顆小紅豆鑲嵌到“雁頭”上作為“大雁”的眼睛,一個“大雁饃”的雛形就做好了,這並不是最終的成品,這些做好的“大雁饃”還要醒發半個小時,然後放到蒸籠裡蒸熟,再用紅色的顏料在其頭部和翅膀的兩側畫出寓意吉祥的圖案。這樣,一個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的“大雁饃”才算做好。

    在正月給父母送“大雁饃”的習俗有什麼說法呢?給父母送“大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農曆二月二,俗稱“龍抬頭節”。很久以前,在二月二這天,常見有大雁起落在河岸,久之,有人把這種現象與“龍抬頭節”聯絡在一起,於是便有了“五更聞雁叫,老人遭劫數”的謠傳,說二月二這一天是老龍王(老人)昇天的日子。為給老人消災避禍,不知誰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大饃蒸製成雁狀,讓女兒送給老人,老人吃了“大雁饃”就可以避兇化吉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就形成了農曆二月二之前,出嫁的女兒給父母送“大雁饃”以求消災祈福、避兇化吉的民俗。還有一種說法:雁是一種迴歸之鳥,每年都要飛去南方過冬,但無論飛到何處,都要回到原棲息地。送雁歸家寓意女兒永遠不會忘記孃家故地,永遠思念父母,感謝其養育之恩。因此,送“大雁饃”的同時,還要送“雁蛋”,寓意女兒已有後人,讓父母放心。

    其實最初“大雁饃”的製作流程比較繁瑣,是用粉條、韭菜、芹菜、雞蛋或者肉等食材調成餡,再用麵皮包成大雁的形狀,而且要包包子當做“雁蛋”。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的,人們製作“大雁饃”省去了餡,用雞蛋代替了“雁蛋”。

    人們賦予“大雁饃”的文化內涵,儘管沒了最初繁瑣的製作過程,但“大雁饃”仍是傳遞孝心的信使,仍是感恩父母的一種表達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瘊子會傳染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