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佈T1兒咯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意思是: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

    全句是: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釋:

    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這句出自《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

    學《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他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led吸頂燈藍芽遙控器怎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