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變“王有”為“國有”。秦始皇於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佔有田地的實際數額,以便徵收賦稅。又實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軍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改幣制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促進民族交流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
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絡,曾由常頞主持開闢一條五尺寬的棧道,貫通南北。
巡遊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
到了後期,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篤信命數。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秦始皇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焚書坑儒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開創帝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專制,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功而上升起來的貴族。
秦帝國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維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變“王有”為“國有”。秦始皇於前216年命令全國農民自報佔有田地的實際數額,以便徵收賦稅。又實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軍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
度同制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制度和貨幣制度很不一致。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秦制20兩為鎰)為單位;銅錢稱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改幣制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促進民族交流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注意到對西南、東南和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從而加強了以華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的政治關係和文化關係。
在統一以後,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吏,使之成為秦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加強中原和西南地區的聯絡,曾由常頞主持開闢一條五尺寬的棧道,貫通南北。
巡遊求仙
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
到了後期,秦始皇迷戀長生不死之術,篤信命數。又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藥”,服後便可“長生不老”。秦始皇想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
焚書坑儒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