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複雜幾時簡單
-
2 # 弘寓幸福家
怎麼說,這句話就像“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樣讓人無奈,明明只是一個小小的挫折,卻從此萎靡不振,不願突破自己,一面大喊著自己太苦太累,一面渾渾噩噩的過日子,這種人真的像“扶不起來的阿斗”一樣,讓人心生厭惡。
而且長期和這種人在一起,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這句話是魯迅1907年寫小說之前,在論文《摩羅詩力說》裡評論英國詩人拜倫時所用之語。原文裡的幾句是這樣說的:“(詩人)重獨立而愛自由,苟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這是魯迅說拜倫對他的不覺悟的英國同胞的態度。
後來,這句話常被人理解為是魯迅對孔乙己的態度。
再後來,這句話就被人們定義為:對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他/她不抗爭,不爭氣而感到憤怒和遺憾。
我只記得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收到堂姐的一封信,說她要輟學,當時我雖然只有五年級,但是因為周圍的學習氛圍很好,校園裡的學習生活都很豐富,所以覺得在沒有比學習這件事兒更讓人愉快的了。所以我給她寫了好幾封信,勸她努力向學,不要放棄,可是她因為周圍學習環境不好,家人也不甚關心學習,最終還是放棄了,當時只覺得無奈和痛恨,這大概是第一次感受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吧。
再後來,和我一起長大的,一起上小學,一起上初中,我們每一個五一十一都會約著出去玩的好朋友,因為早戀選擇輟學,那個時候她還讀者重點高中,她放棄學業的時候,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感覺真的很深刻。
雖然大家都說英雄不問出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是,社會在進步的同時,人類也在優勝劣汰,如果連基礎教育都沒有受過,又怎麼能夠在社會處做出一番業績呢?尤其是為了所謂的愛情或者是環境就放棄學業,真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憤怒,無計可施。
現在大公司都要畢業於211985的,工作一兩年之後,雖然不要求那麼多,但是最基本線還是本科,所以,最基本的教育是人在社會生存的不同起點,起點不同,人生經歷,閱歷,成就更加不同。
別的方面對這句話感觸不多,唯獨這兩件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其實,這句話我個人理解,就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第一句段“哀之不幸”,意思就是,當你悲傷、難過、受委屈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自己多麼的不幸,而要想著怎麼樣從這些事情中吸取經驗、教訓,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怎麼改正,很有可能是自己長進的機會。第二句段“怒其不爭”,當自己生氣發怒的時候,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不要做出衝動的事情,否則會有後悔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