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18 06:36
滕文公下·第十章的原文及翻譯?
9
回覆列表
1 # 一枕水眸剪
《梁惠王下》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滕文公登場,齊梁那是大國,薛滕那是小國。小國無外交,所以滕文公第一問就是外交。如第十三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孟子說的不得已之法,只是他抓住時機勸滕文公實施仁政,不是真可以這麼做,與民死守那是把災難帶給人民。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也是如此,夾在大國中小國,孟子也毫無辦法,只不過時時不忘兜售他的仁政,列舉先王背書。 《滕文公上》第一章,開宗明義講孟子哲學基礎——性善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這還怕我們不懂,接著加重描述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孟子的一貫道就是性善,王道和仁政是建立在性善論基礎上的政治哲學。 他接著說, 成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先要解釋一下性善論,不然這幾個例子不好說,孟子認為性善是人天生的,四端是人人有的,所以,我和別人沒區別,我和聖人沒區別。再回來看例子,別人能做大丈夫,我也可以;舜是人,我也是,只有有所為都可以;把文王這樣的聖人作老師作標杆,我也能成為聖人。哈哈,理解這個邏輯了吧,有點赫人! 孟子說的這麼赫人,他的目的是說服滕文公;你滕文公怎麼就不能做聖人、行仁政呢? 第二章,這一章是滕文公老爸死了,問喪禮的。喪禮的記錄之詳參見漢儒的《禮記》,孟子無非就是道孔子的三年之喪,沒啥創新,這不是孟子擅長的領域。但是,最詭異的是以下記錄,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也,故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這段話反饋資訊一:魯國沒有執行三年之喪,滕國也沒有,資訊二:喪祭從先祖,祖宗歷來都沒三年之喪。可是儒家把三年之喪定為古制,孔子在論語中也是推崇之至,尤其《禮記》如此之多,讓你覺得三年之喪歷來就有,並且有人執行似的。所以康有為說那是孔子改制,信乎? 第三章,滕文公問為國。看孟子如何闡述的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使畢戰問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孟子從民生(有財產),賦稅,教育,井田,分工幾個方面分別談了,對滕這樣的小國說的更細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對酒五首(其四)》原文及翻譯是什麼?
《突圍求援》的原文及翻譯分別是什麼?
兩鬼相遇。《閱微草堂筆記》原文及翻譯?
《元夕》古詩原文及翻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群英傳》手遊紅將哪個好?
熱門排行
g78高鐵怎麼訂餐?
鐵觀音的來歷種類?
什麼手機通話保密性好?
新裝空調怎樣排氣?
金功和林海哪個好?
新能源備胎怎麼固定在後備箱?
晶核元素師選帕羅汀還是暴龍角?
演唱會門票轉贈成功是怎樣?
水穩原材料多少方送檢一次?
種植梨瓜的妙招?
《梁惠王下》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滕文公登場,齊梁那是大國,薛滕那是小國。小國無外交,所以滕文公第一問就是外交。如第十三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孟子說的不得已之法,只是他抓住時機勸滕文公實施仁政,不是真可以這麼做,與民死守那是把災難帶給人民。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也是如此,夾在大國中小國,孟子也毫無辦法,只不過時時不忘兜售他的仁政,列舉先王背書。 《滕文公上》第一章,開宗明義講孟子哲學基礎——性善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這還怕我們不懂,接著加重描述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孟子的一貫道就是性善,王道和仁政是建立在性善論基礎上的政治哲學。 他接著說, 成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先要解釋一下性善論,不然這幾個例子不好說,孟子認為性善是人天生的,四端是人人有的,所以,我和別人沒區別,我和聖人沒區別。再回來看例子,別人能做大丈夫,我也可以;舜是人,我也是,只有有所為都可以;把文王這樣的聖人作老師作標杆,我也能成為聖人。哈哈,理解這個邏輯了吧,有點赫人! 孟子說的這麼赫人,他的目的是說服滕文公;你滕文公怎麼就不能做聖人、行仁政呢? 第二章,這一章是滕文公老爸死了,問喪禮的。喪禮的記錄之詳參見漢儒的《禮記》,孟子無非就是道孔子的三年之喪,沒啥創新,這不是孟子擅長的領域。但是,最詭異的是以下記錄,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也,故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喪祭從先祖。’這段話反饋資訊一:魯國沒有執行三年之喪,滕國也沒有,資訊二:喪祭從先祖,祖宗歷來都沒三年之喪。可是儒家把三年之喪定為古制,孔子在論語中也是推崇之至,尤其《禮記》如此之多,讓你覺得三年之喪歷來就有,並且有人執行似的。所以康有為說那是孔子改制,信乎? 第三章,滕文公問為國。看孟子如何闡述的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使畢戰問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孟子從民生(有財產),賦稅,教育,井田,分工幾個方面分別談了,對滕這樣的小國說的更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