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武藝高強,數次帶兵蕩平登州一帶的強盜土匪,又曾與梁山五虎將之一的呼延灼大戰三十餘回合不分勝敗,可見孫立之武藝,未必遜於呼延灼,在梁山上也能躋身一流武將行列。另外,孫立還是登州派系(共計八人)的首腦人物,即便是上了梁山,以孫立的本事,起碼也應該排個天罡星座次。
然而,在宋江的安排下,孫立的地位卻有些尷尬,不僅職位低,只是馬軍十六員小彪將中的一員,而且在排座次時,孫立也未能進入天罡星之列,僅排在第三十九位。如果結合小說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宋江這樣做,是有其深意的。下面,讓我為大家細細道來。
首先,我們對宋江需要有一個最直觀的認識。他出身小吏,在文不成武不就的情況下,竟然能成為梁山之主,除了擁有遠超常人的手段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他整日把“忠義”二字掛在嘴邊,這是他籠絡人心的法寶。也正因如此,孫立身上的一個汙點,便成為了他未能進入天罡星之列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曾背叛過自己的同門師兄欒廷玉。
原著中提到過,宋江帶領人馬攻打祝家莊時,遭遇不利,先後有秦明、楊林等人被祝家莊生擒。而初上梁山的孫立為了能儘快立功,便請求前去當奸細,他利用師兄欒廷玉對他的信任,不僅放走了秦明、楊林等人,還與梁山軍馬裡應外合,助梁山攻破祝家莊。戰後,欒廷玉不知所蹤,生死不明。一向以“忠義”標榜的宋江,在領教了孫立背叛同門的招數之後,內心深處難免不滿,既然今天孫立為了立功不惜背叛自己的同門師兄,那麼誰又能保證,將來孫立不會因為其他利益而背叛梁山呢?宋江可以接受李逵的嗜殺,也能忍受王英的好色,但唯獨對違背忠義的人,不會正眼相待。出於這點考慮,宋江在排座次時自然不會讓孫立太靠前。
其次,宋江是為了分化登州派系,打壓孫立。孫立是登州派系的領袖人物,這個以親戚為紐帶的不大不小的圈子,在梁山眾多派系之中,算是最和睦的一個。但孫立畢竟不是宋江的心腹,所以宋江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值得玩味的是,孫立是為了救解珍解寶的性命才上了梁山,而在後來排座次時,解珍解寶居然進入了天罡星之列,排名超過了孫立,登州派系中的其他人物如鄒潤鄒淵叔侄、孫新顧大嫂夫婦都在八十名以後。宋江這樣做的用意,顯然是要對登州派系進行一定分化,尤其是把解珍解寶排在孫立之前,更是明擺著在打壓孫立。
不過,儘管孫立在梁山的地位並不高,但他後來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卻表現得尤為出彩。尤其是徵遼時,孫立曾與遼國先鋒寇鎮遠交戰,作者施耐庵不惜濃墨重彩,花了大量文字去描寫這段,展示了孫立高超而且全面的武藝,是小說中相當精彩的一戰。
有意思的是,孫立是為了救解珍解寶而上梁山,而徵方臘結束以後,解珍解寶戰死沙場,孫立又回到登州繼續為官,誰說這不是施耐庵故意安排的呢?
孫立武藝高強,數次帶兵蕩平登州一帶的強盜土匪,又曾與梁山五虎將之一的呼延灼大戰三十餘回合不分勝敗,可見孫立之武藝,未必遜於呼延灼,在梁山上也能躋身一流武將行列。另外,孫立還是登州派系(共計八人)的首腦人物,即便是上了梁山,以孫立的本事,起碼也應該排個天罡星座次。
然而,在宋江的安排下,孫立的地位卻有些尷尬,不僅職位低,只是馬軍十六員小彪將中的一員,而且在排座次時,孫立也未能進入天罡星之列,僅排在第三十九位。如果結合小說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宋江這樣做,是有其深意的。下面,讓我為大家細細道來。
首先,我們對宋江需要有一個最直觀的認識。他出身小吏,在文不成武不就的情況下,竟然能成為梁山之主,除了擁有遠超常人的手段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他整日把“忠義”二字掛在嘴邊,這是他籠絡人心的法寶。也正因如此,孫立身上的一個汙點,便成為了他未能進入天罡星之列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曾背叛過自己的同門師兄欒廷玉。
原著中提到過,宋江帶領人馬攻打祝家莊時,遭遇不利,先後有秦明、楊林等人被祝家莊生擒。而初上梁山的孫立為了能儘快立功,便請求前去當奸細,他利用師兄欒廷玉對他的信任,不僅放走了秦明、楊林等人,還與梁山軍馬裡應外合,助梁山攻破祝家莊。戰後,欒廷玉不知所蹤,生死不明。一向以“忠義”標榜的宋江,在領教了孫立背叛同門的招數之後,內心深處難免不滿,既然今天孫立為了立功不惜背叛自己的同門師兄,那麼誰又能保證,將來孫立不會因為其他利益而背叛梁山呢?宋江可以接受李逵的嗜殺,也能忍受王英的好色,但唯獨對違背忠義的人,不會正眼相待。出於這點考慮,宋江在排座次時自然不會讓孫立太靠前。
其次,宋江是為了分化登州派系,打壓孫立。孫立是登州派系的領袖人物,這個以親戚為紐帶的不大不小的圈子,在梁山眾多派系之中,算是最和睦的一個。但孫立畢竟不是宋江的心腹,所以宋江不可能完全信任他。值得玩味的是,孫立是為了救解珍解寶的性命才上了梁山,而在後來排座次時,解珍解寶居然進入了天罡星之列,排名超過了孫立,登州派系中的其他人物如鄒潤鄒淵叔侄、孫新顧大嫂夫婦都在八十名以後。宋江這樣做的用意,顯然是要對登州派系進行一定分化,尤其是把解珍解寶排在孫立之前,更是明擺著在打壓孫立。
不過,儘管孫立在梁山的地位並不高,但他後來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卻表現得尤為出彩。尤其是徵遼時,孫立曾與遼國先鋒寇鎮遠交戰,作者施耐庵不惜濃墨重彩,花了大量文字去描寫這段,展示了孫立高超而且全面的武藝,是小說中相當精彩的一戰。
有意思的是,孫立是為了救解珍解寶而上梁山,而徵方臘結束以後,解珍解寶戰死沙場,孫立又回到登州繼續為官,誰說這不是施耐庵故意安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