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蒙自”,一說以縣西壩子邊緣目則山而得名,漢語訛為蒙自。一說目則為昧則目音轉,系蠻語,意為山竹。一說系苗語“苗族之家”之意。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
東漢屬益州益州郡賁古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賁古縣,兩晉至南朝梁屬寧州興古郡賁古縣。
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府轄地,宋大理國屬秀山郡目則。
元憲宗七年(1257)置蒙自千戶,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置蒙自縣至今,隸屬臨安廣西元江宣慰司臨安路。明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
清初沿明制,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中法戰爭(1883~1885年)結束後,光緒十三年(1887)10月,為適應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由此,蒙自成為雲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落成並正式開關,這是近代雲南第一個海關,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
民國初年屬蒙自道,為道尹駐地。民國十八年(1929),廢道後直屬雲南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
蒙自已有上萬年人類繁衍活動史、2100多年建縣史。“蒙自”,一說以縣西壩子邊緣目則山而得名,漢語訛為蒙自。一說目則為昧則目音轉,系蠻語,意為山竹。一說系苗語“苗族之家”之意。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賁古縣,屬益州郡所轄24縣之一。
東漢屬益州益州郡賁古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賁古縣,兩晉至南朝梁屬寧州興古郡賁古縣。
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初屬劍南道戎州,唐南詔國屬通海都督府轄地,宋大理國屬秀山郡目則。
元憲宗七年(1257)置蒙自千戶,屬阿僰萬戶;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改置蒙自縣至今,隸屬臨安廣西元江宣慰司臨安路。明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
清初沿明制,為蒙自縣,隸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中法戰爭(1883~1885年)結束後,光緒十三年(1887)10月,為適應對外通商需要,清廷與法國在北京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指定開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為通商處所,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今建水縣一帶)、開化府和廣南府(均屬今文山州一帶),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由此,蒙自成為雲南近代史上的滇東南軍事、政治中心。光緒十五年(1889),蒙自海關落成並正式開關,這是近代雲南第一個海關,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
民國初年屬蒙自道,為道尹駐地。民國十八年(1929),廢道後直屬雲南省。民國三十一年(1942),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