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分鐘讀書

    在這裡,我就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好了,純屬拋磚引玉。

    首先,我認為讀書越多的人、未必是越封閉。

    題主說自己喜歡讀一些名著和講道理的小故事,以及一些文字優美的文章、雞湯文。我個人覺得,這不能代表“讀書”的全部。

    因為這些文章和書,題主自己也說了,算是一種“詩和遠方”,它們的主題,也僅限於給讀者提供一種心靈上的薰陶和享受,但卻難以承載太多,比如它們不能帶來解決問題的思路、更不能提升一個人的心智模式。

    題主說:(讀這樣讀書)依然過不好生活,反而在生活中跌了一跤卻變得更加懂道理?

    其次,我覺得,我們的知識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部分——

    其一是來自自己的生活經驗,比如太燙的豆腐不能馬上吞下去;比如有的人看上去道貌岸然、其實很可能會在背後捅你刀子;

    其二是來自別人的生活經驗、或者別人的科學研究,比如你的父母會告訴你很多生活的常識;比如你的老師會傳授很多知識;再比如——讀書。

    讀書,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知識的密度。

    我在一次回答裡,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你讀的是《經濟學原理》,我讀的是網路小說,堅持100天之後,我們倆的改變程度是不是一樣的?”

    《經濟學原理》跟網路小說、心靈雞湯的知識密度,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所以,題主如果想獲得心靈上的“詩和遠方”,不妨讀讀美文、名著和雞湯;如果想真真切切學點東西、或者解決什麼難題,那就需要實打實的、讀一些解決問題的書了。

    接著,如果你還願意讀下去的話,我送你三個閱讀的策略,供你參考。中策:看書

    從頭到尾把一本書讀完。有可能你會忘記很多,但真正需要用的時候,你會知道怎麼做。

    比如我們都忘記了小學讀過的那些教材和課外書,但那些知識早已變成了我們思想的一部分。

    下策:背書

    對一本書死記硬背、或者囫圇吞棗地看完;

    或者被父母逼著讀書、考試結束後就把書燒了、從此不再看書;

    或者把書當作是生活的避風港,遇到問題、不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反而在書中尋找安慰;到最後,問題還是問題。

    題主認為,哪種策略更適合自己呢?

    最後,我再囉嗦兩句:

    盡信書不如無書,讀萬卷書,只能成為書呆子,讀完後還要行萬里路才行。

    就聊到這裡吧!

    純屬一家之言,題主參考參考就行了。在學習的路上,我也是一個趕路的人。

    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語言中,怎麼把十進位制轉換成十六進位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