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對貝多芬的評價很高,曾寫到“這個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時期,正好是文學和哲學的光輝燦爛的發展時期,是以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的繁榮的時期。”
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讚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奇妙的東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在第一樂章裡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裡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裡“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
在第18篇筆記裡,我著重於描述最近以來對貝多芬的一些明顯帶有個人色彩的印象。其實,說老實話,這對貝多芬來說,不算公平,並且也違反了我寫作這份音樂筆記的三個原則。雖然個人的好惡不可避免,但是,起碼的客觀性還是應該堅持的。因此,在這篇筆記裡,我將盡量客觀地描述貝多芬。
當我們將貝多芬與莫扎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承認了貝多芬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拋開偉大與否不說(這實際上已有定論,不是我們所能左右和改變的),至少,他和莫扎特是等量齊觀的。
如果說,巴赫是已有的事物和秩序的完善者,莫扎特是音樂史上惟一最明亮的耀眼瞬間,那麼,貝多芬則是“力的化身”,是扼住那不曾向任何人或神低頭的命運的咽喉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生活和創作的準則,在身後留下了任何一個作曲家都從未創造出的最強有力的音樂。貝多芬曾經這樣描述自己:“我不想介入你們的倫理體系,強力是傑出者的品行,那就是我。”
如果要總結貝多芬作品的特性,我覺得有五點是必須提到的,即:激情,力,個人的驕傲,存在於一切中的獨立性,自由。
從本質上說,貝多芬是一個個人主義者。這裡所說的“個人主義”,並非通常意義上我們所指的略帶貶義的“個人主義”,而是指貝多芬始終致力於個人的自由、尊嚴和平等。我實在想不出更準確的詞來加以形容,只好沿用“個人主義”這個詞。或者,“個性解放主義者”比較準確一些。再或者,“尊重個體生命主義者”。好了,打住,這快變成文字遊戲了。沒有一位作曲家比貝多芬更獻身於人類的奮鬥。巴赫為上帝的榮耀而創作,莫扎特出於天才的橫溢(當然也有生存的需求),而貝多芬則是為了將自己的意願施加於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會使我屈服”,這句話正是他的這一意志地體現。
恩格斯對貝多芬的評價很高,曾寫到“這個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時期,正好是文學和哲學的光輝燦爛的發展時期,是以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的繁榮的時期。”
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讚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奇妙的東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在第一樂章裡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裡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裡“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
在第18篇筆記裡,我著重於描述最近以來對貝多芬的一些明顯帶有個人色彩的印象。其實,說老實話,這對貝多芬來說,不算公平,並且也違反了我寫作這份音樂筆記的三個原則。雖然個人的好惡不可避免,但是,起碼的客觀性還是應該堅持的。因此,在這篇筆記裡,我將盡量客觀地描述貝多芬。
當我們將貝多芬與莫扎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承認了貝多芬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拋開偉大與否不說(這實際上已有定論,不是我們所能左右和改變的),至少,他和莫扎特是等量齊觀的。
如果說,巴赫是已有的事物和秩序的完善者,莫扎特是音樂史上惟一最明亮的耀眼瞬間,那麼,貝多芬則是“力的化身”,是扼住那不曾向任何人或神低頭的命運的咽喉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生活和創作的準則,在身後留下了任何一個作曲家都從未創造出的最強有力的音樂。貝多芬曾經這樣描述自己:“我不想介入你們的倫理體系,強力是傑出者的品行,那就是我。”
如果要總結貝多芬作品的特性,我覺得有五點是必須提到的,即:激情,力,個人的驕傲,存在於一切中的獨立性,自由。
從本質上說,貝多芬是一個個人主義者。這裡所說的“個人主義”,並非通常意義上我們所指的略帶貶義的“個人主義”,而是指貝多芬始終致力於個人的自由、尊嚴和平等。我實在想不出更準確的詞來加以形容,只好沿用“個人主義”這個詞。或者,“個性解放主義者”比較準確一些。再或者,“尊重個體生命主義者”。好了,打住,這快變成文字遊戲了。沒有一位作曲家比貝多芬更獻身於人類的奮鬥。巴赫為上帝的榮耀而創作,莫扎特出於天才的橫溢(當然也有生存的需求),而貝多芬則是為了將自己的意願施加於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會使我屈服”,這句話正是他的這一意志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