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以五原郡的成功為例。匈奴作為遊牧民族,“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到秦末漢初,匈奴的武裝力量已有“控弦之士三十萬”!匈奴雖強悍,但其活動區域自然環境脆弱,氣候變化劇烈,每逢冬季易遭雪災,牛羊無食。位於其南方的陰山山脈為東西走向,海拔高。北麓平緩的進入蒙古高原,林木交錯,夏季溫度低,蚊蟲不易滋生,能減少瘟疫的發生;南麓海拔垂直巨大,直降河套平原,特殊的地形使得南麓猶如一面牆,既擋住北方乾冷氣流,又使來自南方的暖溼氣流停留於此,因此南麓較北麓溼潤溫和,是絕佳之冬季牧場,且有河套平原,多河流,宜農耕。陰山山脈大片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又為匈奴提供狩獵資源。對於農耕政權來說,陰山山脈以南、黃河流域幾字形地區內古稱“河南地”,翻過陰山便無險可守,匈奴騎兵便能長驅直入,來去自如;同時陰山山脈南北僅有數個山口可供通行,是南北交通之門戶。因此陰山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面對匈奴的機動騎兵集團,農耕政權方法有二:一為修長城。長城防線有三條,東北側為趙武靈王長城,自河北北部至陰山山脈東南端的包頭地區;中部為秦昭襄王長城,西鄰近趙長城南段,轉向西南斜插至甘肅岷縣;北側及南側為秦始皇修建的長城,東接趙長城,北上包裹陰山山脈,沿黃河左岸南下達甘肅岷縣, 控制了整個河南地。二為設郡移民實邊。在河南地,趙國建有云中、九原、雁門等郡;秦國置上郡;秦朝在蒙恬北伐匈奴之後承接前置續建34縣,多次遷徙大量人口,穩定生產,且設定眾多馬苑養馬,作為對匈作戰之戰略基地。

    秦末爆發農民戰爭,30萬秦國北部邊防軍內撤,使得北部邊防空虛,之後的楚漢戰爭更使中原無暇北顧,匈奴趁虛而入,將戰線重新推至秦昭襄王長城與趙武靈王長城一線,河南諸郡悉數陷落,“一路轉戰千里,連破四郡,殺死漢軍二千人”!九原郡,是漢時五原郡前身,其核心地區卻得以保留,那麼五原郡是如何力敵匈奴的?九原郡外有天險:北部為陰山山脈的大青山,西北是東北-西南走向的烏拉山,東側為蠻汗山,且有黃河流經;內佐之以有重點城池與防禦設施如壕溝、甕城等,再利用原秦趙長城及附屬的城池關隘組成組成點-線-面的全方位防線,防止長城防線被匈奴全線突破。

    只要能在陰山山脈站住陣腳,就能奪得主動權,漢武帝時期的對匈作戰便是以此為突破口,最終於公元前127年重新奪得陰山,在九原郡基礎上置五原郡,開始了戰略反攻。

    參考文獻:【1】《秦漢時期河南地及其周邊地區軍事地理研究》賈偉

    【2】《漢武帝陰山之役和朔方、五原郡的屯墾與開發》王大方

    【3】《論陰山對匈奴生存與發展的價值》王紹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煜的浪淘沙表現了什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