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顧茅廬:(劉備、諸葛亮)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2、七步成詩:(曹植)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3、吳下阿蒙:(呂蒙)當初, 孫權對 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 尋陽的時候, 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4、舌戰群儒:(諸葛亮)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5、單刀赴會:(關羽)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1、三顧茅廬:(劉備、諸葛亮)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今襄陽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2、七步成詩:(曹植)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3、吳下阿蒙:(呂蒙)當初, 孫權對 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 尋陽的時候, 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4、舌戰群儒:(諸葛亮)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5、單刀赴會:(關羽)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