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葉q2

    熟讀三國曆史,東漢末年,戰亂不斷,軍閥割據,最後形成了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但是在這三個政權之中,東吳的壽命又是最長的,多少年呢?五十一年;魏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六年;蜀國存在多少年呢?四十二年。那麼為什麼東吳是最後一個滅亡?

    我們都知道孫策是東吳的奠基人,整個江東集團的基業都是他建立下來的,江東六郡也是他平定的,撰寫《三國志》的陳壽在為他作傳的時候說了這樣的話:“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只可惜,孫策英年早逝,26歲就被刺殺,臨終之際孫策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讓東吳最後一個滅亡。什麼選擇呢?那就是選擇孫權作為接班人。

    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很多人,包括其心腹大臣張昭這些人都認為他會選老三,老三叫孫翊,為什麼呢?老三像他,老三簡直就是一個小孫策,史書上的說法是“驍悍果烈,有兄策風”,就是有孫策的遺風。而按照中國傳統的政治規矩是接班人總是希望像自己,但是沒想到孫策挑選的是孫權,而孫權和他哥哥孫策是很不像的。

    據說當天晚上孫策找來了張昭等人,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這裡說的中國就是指的中原,說中原地方正是一片大亂,我們這個地方是可以相對安定一點來天下的成敗的,請大家好好地輔佐我的弟弟。然後把孫權叫來,把自己的印綬交給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就是率領一支部隊去打天下,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團結自己的部下,鞏固已有的勝利成果,哥哥我不如弟弟你。那麼這段話的意思就很清楚,孫策不但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接班人,而且留下了一個治理江東地區的既定方針,那就是保江東、觀成敗。也就是說孫策非常清楚自己的歷史使命是打江山,而以他江東集團的力量,能打下的江山也就是這麼大了,下一步要調整政策,變進攻為保守,所以必須找一個老臣謀國,不急不躁,舉賢任能,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夠各盡其心、各盡其力的這樣一個人,事實又證明孫策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所以江東集團的基本方略是守,但是守也有兩種守法,一種叫做“抱殘守缺”,一種叫做“以攻為守”。那麼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江東集團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張昭為首的主張固守,不要惹事生非,這個我們稱它為鴿派;另一派以周瑜和呂蒙為首的主張以攻為守,靠進攻來保住既定成果,這個我們不妨稱之為鷹派。而孫權表面上在鷹派和鴿派之間搞平衡,骨子裡是傾向於鷹派的,所以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平定交州等壯舉。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孫權是魏蜀吳三巨頭當中,孫權的壽命是最長的,孫權71歲,曹操66歲,劉備58歲。雄才大略的孫權長壽,也是讓東吳最後一個滅亡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區拆除的舊宅可以做養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