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皮雜談社
-
2 # 弓目
李奇微能力也不見得比麥克阿瑟強多少,聲望也沒有麥克阿瑟高,但麥克阿瑟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連杜魯門也不放眼裡,李奇微比他謙虛,聽話,當時國際形勢美國總統駕馭不了麥克阿瑟,就是災難!當然李奇微的指揮能力,作戰經驗毫不低於麥克阿瑟,透過麥克阿瑟的幾次失敗,李奇微得到了經驗,發明了“磁性戰術”。抓住了志願軍後勤短板。給志願軍造成了不小麻煩。
-
3 # 隨著春風到天涯
要克關公正的看待戰爭。
驕兵必敗是古訓。但實力決定戰爭的結果同樣是現實。麥克阿瑟經歷過世界大戰。說它無能是偏面的。而李奇微同樣是麥克阿瑟推建的。試想。如果麥克阿瑟是愚蠢的人?它會推薦李奇微?沒有麥克阿瑟推薦。又怎麼可能知道李奇微是優秀的軍事家?要知道李奇微是美國空降師長。而空降部隊都是精銳部隊。李奇微還參加過二戰。二戰著名的阿蹬阻擊戰中,李奇微在美國因驕兵而慘敗中。為扭轉戰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國軍隊剛剛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指揮員和士兵都是身經百戰。在加上當年中國剛解放。一窮二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美國則不同。他的戰略重心在歐州。顧慮太多。不敢長期陷入戰爭。更重要的是,中國取得勝利是無數自願軍將士用生命和鮮血解決的。因此,戰爭的勝利。指揮員的智慧只是勝利原因的一部分。戰爭是否正義?國家軍事實力強弱?天時地理等因素才是關建。
-
4 # 依奔道
不能說李奇微的軍事能力比麥克阿瑟強,為啥選他接替老麥,我以為主要基於兩個原因。
1,麥克阿瑟過於傲慢自大、狂妄不羈。他不僅不與總統及美國政府保持步調一致,還不時流露出對白宮那群官僚的不屑,這種作派被"下課"是遲早的事。
2,杜魯門不願將北韓戰爭擴大化,希望將其控制在區域性戰爭層面,他的重點還是歐洲,主要對手是蘇聯。
而雖然沒有大兵團作戰經歷,但同樣十分優秀的李奇微足夠承擔此任了。更重要的是,相比老麥,李奇微聽話、乖巧得多。
實事求是地說,這兩位的軍旅歷程還是可圈可點的。
麥克阿瑟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結束時就任師長;39歲時任創校以來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0年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在太平洋戰場指揮美軍進行著名的跳島戰術;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隨後率部光復馬尼拉,解放菲律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被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和日本的重建,儼然是日本的太上皇;1950年北韓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除了力排眾議、策劃了漂亮的仁川登陸外,隨後的戰役被志願軍打得一敗塗地,直至被李奇微接任,他的軍事生涯也就此終結。
此外,這位老麥還是位有名的演說家,具有政治頭腦,那句著名的流傳至今的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就出自他的口。
而李奇微軍事生涯的亮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持將美軍第82步兵師改編為聞名於世的82空降師並任首任師長,隨後指揮該師實施美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西西里島登陸戰;後來又先後率部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市場.花園戰役、阿登戰役、魯爾戰役等,均取得不俗戰績;戰後任加勒比地區美軍司令;1949年任美陸軍副參謀長;1951年接替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並晉升上將軍銜;朝戰期間他發明了著名的磁性戰術,弄得志願軍很頭疼,最終雙方打成平手,也算是對他的嘉獎。
-
5 # 鷹眼看事
北韓戰爭期間,李奇微確實表現出比麥克阿瑟軍事指揮能力更強。但杜魯門派李奇微去北韓主要是因為麥克阿瑟自說自話,不聽白宮的指揮,公開表態要擴大戰爭。杜魯門才忍無可忍地撤銷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任命李奇微接替。當然李奇微已經在北韓戰場表現出相當的指揮能力。
但是,當華盛頓決定儘早結束北韓戰爭,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時,而李奇微仍然信心滿滿地要打敗志願軍,對停戰談判不是很有利。接替杜魯門的艾孫豪威爾總統又決定李奇微調往歐洲,擔任美軍歐洲司令;有克拉克接替,擔任聯合國軍司令。所以,軍事只是政治的繼續,還得服從於政治。
無論是麥克阿瑟,還是李奇微在北韓戰爭的表現都說明,美軍並非不堪一擊,他們的指揮官也不是酒囊飯袋。就像彭老總說的,李奇微是一個難對付的對手。所以,現在對美帝也要有客觀,準確的判斷。在軍事上也要認真對付的……。
-
6 # 度度狼gg
歷史真相是,早在韓軍和美第八集團軍被人民軍趕到洛東江一線時,美軍高層就有遣李奇微入朝的動議,以替換當時的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那還是1950年的8月間。主要原因在於,作為巴頓將軍曾經的部下,“虎頭狗”沃克在作戰中的勇氣可嘉,但機敏度遠遠不足,屬於那種直來直去正面硬剛的悍將,然而在地形多山的半島戰場上,美軍的戰術發揮極不理想,不過李奇微婉拒了這項任命。
(李奇微中將)
作為二戰時期歐洲戰場的同僚,李奇微顧忌這麼幹會有損聲譽,也會讓沃克非常難堪。然而在志願軍發起的第二次戰役中,沃克稀裡糊塗翻車掛了,這個障礙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1950年的最後幾天裡,在幾乎不存在第二個候選人的情況下,美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走馬上任,出任美軍在半島最重要的地面部隊職務: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所以要注意,問題中是存在暇疵的,李奇微最初赴朝並非接替麥克阿瑟的職務(老麥的總部在東京),而是就任麥克阿瑟轄下的集團軍司令。
志願軍入朝參戰時,美軍在北韓有兩大陸軍作戰單位,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轄第1軍和第9軍)和東線的第10軍(首任軍長阿爾蒙德是老麥的參謀長),分別對東京總司令部負責,因此李奇微甚至都不是所有美軍地面部隊的總司令,不過第八集團軍兵力最多、壓力最大,司令官份量也更重, 那為什麼會選擇李奇微呢?用一句時髦的話說,“方方面面”他都是最合適的。
(第八集團軍司令任上)
第一,李奇微曾經與麥克阿瑟有過交集並深得後者欣賞。
這一點很重要,畢竟第八集團軍隸屬於“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揮,而那個70多歲的五星上將眼高於頂,甚至不把參謀長聯席會議放在眼裡,一般人就任此職,很難得到麥克阿瑟的認可和支援。而早在李奇微擔任西點軍校上尉教官的第二年(1919年),校長就換成了麥克阿瑟,所以兩人屬於老相識,1930年李奇微還擔任過菲律賓總督顧問,而麥克阿瑟時任駐菲美軍司令,二戰後也曾經在亞洲成為過上下級。
因此麥克阿瑟對李奇微那是既瞭解也認可,李奇微赴朝就職前當然要先到東京拜謁總司令,而麥克阿瑟給予了他完全的信任和權力下放,這也是李奇微得以施展拳腳的重要保證,否則的話,僅僅放棄漢城一節,弄不好李奇微就得成為背鍋俠。1951年4月,當麥克阿瑟被杜魯門解職與李奇微進行職務和工作交接時,曾經當面說道:
“他們選擇你來接替我的職務是非常正確的,即便他們沒有這樣的選擇,我也會推薦你來接任我的職務”。
(左為沃克中將)
第二、李奇微還是馬歇爾器重的建制派將領。
他們指的是誰呢?當然是華盛頓的陸軍中央,二戰期間美國陸軍的重要將領,幾乎都是馬歇爾一手提拔起來的,李奇微也不例外。戰前李奇微僅僅是一名上校助理參謀長(先後在第2軍、第4軍和第6軍任職),逐漸進入馬歇爾的視野並被記在小本子上,二戰爆發不久,即調入陸軍中央擔任戰爭計劃處處長,成為陸軍參謀長的重要幕僚。1942年晉升准將外放第82師師長,而前任正是布萊德雷。
然後參加西西里登陸戰、諾曼底登陸戰,再晉升第18空降軍軍長,自然也就是艾森豪威爾的下屬,所以李奇微在馬歇爾的提攜下,跟艾森豪威爾、布來德雷、柯林斯(二戰時期的軍長、集團軍司令,北韓戰爭爆發時任陸軍參謀長)都有共事的經歷,共同屬於二戰結束後得勢的一批將領,並且還是傳統的建制派將領,比較守規矩,而不似麥克阿瑟那樣桀驁不訓。
所以李奇微在人事上的優勢在於,能夠得到杜魯門總統、華盛頓陸軍中央和遠東美軍總司令部同時的信任與認可,人事關係的複雜性,哪個國家軍界都存在。
(李奇微和麥克阿瑟)
第三,李奇微是當時享譽美國陸軍的戰術家。
在狹窄的半島上作戰,在美國對戰爭的整體戰略已經固定的情況下,尤其是跟戰術靈活多變的志願軍交手,其實美軍在戰場上需要的是優秀戰術家,而李奇微從接手第82步兵師,然後將其改造成為空降師的時候,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比大多數美軍將領思想更為靈活,善於接受新事物和推出新戰法,畢竟空降師在二戰期間還屬於全新的兵種,1943年7月在西西里島登陸戰役中,李奇微曾指揮第82空降師,實施了美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
阿登戰役期間,擔任戰略預備隊的第18空降軍緊急增援前線,為戰役的最終獲勝立下了汗馬功勞,時任軍長李奇微遂以戰術機敏、行動果斷享譽美國陸軍。比較難得的是,李奇微不似那些喜歡呆在後方司令部的將軍們,而是喜歡親臨前線掌握第一手情況,這對於他了解敵我雙方的態勢、特點和士氣大有脾益,所以李奇微能夠最早發現志願軍的弱點,提振美軍瀕臨崩潰計程車氣並發動反攻。
軍史學家們普遍認為,正是李奇微把美國第八集團軍從失敗、瀕臨崩潰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並最終阻止了志願軍的攻勢,雖然有些誇大,但是必須承認,這傢伙確實是個挺難纏的對手。
(李奇微在前線)
第四、李奇微的資歷和戰功使其成為麥克阿瑟的接班人。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不滿由來已久,一方面是這個老傢伙極不尊重總統的權威和陸軍中央,另一方面是麥克阿瑟對北韓戰爭的理念與美國政府完全格格不入,在杜魯門和親信們看來,這只是一場區域性戰爭,美國的重心仍然在歐洲,不可能在遠東投入全部的力量,差不多時見好就収。而麥克阿瑟站在軍人的立場,拼命鼓吹要把戰爭擴大化,並且經常自作主張發表與美國政府態度相左的言論,終於被忍無可忍的杜魯門拿下。
李奇微在1944年就已經晉升三星中將,所以資歷是蠻夠的,再加上北韓戰場上的不俗表現,由他接替麥克阿瑟的全部職務是非常合適的,也難說杜魯門、馬歇爾(國防部長)、布萊德雷
(參聯會主席)、柯林斯(陸軍參謀長)早有此心。李奇微到任第八集團軍是1950年12月26日,僅僅四個多月後就飛往東京接任聯軍總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明顯是有點預謀的。
再過一個月以後的1951年5月,李奇微順理成章晉升陸軍四星上將,職銜正式配套。
(在威克島,杜魯門就已經起了殺心)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杜魯門為什麼要用李奇微換下麥克阿瑟?是因為李奇微的軍事指揮能力比麥克阿瑟更加出眾嗎?並不是!撇開彼時的世界政治格局、單純從軍事角度而言,麥克阿瑟“把戰火燒到中國境內”的設想其實是沒有什麼毛病的。彼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與美國更加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如果戰火燒到中國境內,中國將被迫、不得不與彼時的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在自家的國土上打持久戰。就算中國打贏了,也會成為一片焦土,經濟復甦更加無從談起。這對於彼時剛剛從戰火中安定下來的中國而言,是及其不利的!這也是為什麼當年中國堅定不移、一定要抗美援朝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麥克阿瑟忽略了政治,彼時美蘇兩國的冷戰已經拉開了鐵幕。中國不僅是彼時紅色陣營的一分子,而且還是前蘇聯與美國之間的重要戰略緩衝地帶。一旦美國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前蘇聯將不得不直接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很顯然,這不是前蘇聯和斯大林願意看到的。彼時,一旦美國對中國本土動武,前蘇聯很難置身事外。如果前蘇聯介入了,那就不是區域性戰爭,而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這是杜魯門與麥克阿瑟之間的根本分歧,無法調和。麥克阿瑟是典型的軍人,與艾森豪威爾那種軍人出身的政客不同,他更注重的是軍事層面的東西,對政治層面的東西往往嗅覺沒有那麼靈敏。杜魯門恰恰相反,他是一個職業政客,他首先必須關注是是世界政治格局和國會山上那些“老爺”們的態度。寧可不打、小打,甚至打輸了,也不能與前蘇聯和國會山上的“老爺”們徹底撕破臉……很顯然,麥克阿瑟並沒有看到這一點,又或者看到了也只當沒看見……
杜魯門為何要換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這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在二戰期間已經證明了,不弱、而且相當強悍!也正是因為二戰,麥克阿瑟在國內和西方世界積累了相當高的威望。但是,同樣是因為二戰中積累的威望,讓麥克阿瑟有些“飄飄然”了,甚至忘了,彼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才是美軍的總司令!
麥克阿瑟的態度相當簡單粗暴——“我要把戰火燒到中國境內,你批一下吧,我的總統先生!”此舉已經讓杜魯門相當不爽了:“到底你是我的上級,還是我是你的上級?”更讓杜魯門不爽的還在後面,麥克阿瑟在杜魯門尚未同意的情況下,便開始在媒體上大放厥詞,甚至提出了要扔“大蘑菇”的設想。最後,杜魯門不得不親自出面,去幫麥克阿瑟“擦屁股”!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了。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總統制共和制憲政國家,“軍人不得干政”是鐵律。麥克阿瑟的行為已經等於是半公開地以軍事向政治施壓了,嚴重破壞了美國的政治生態平衡!離“軍人干政”差不多就只剩一步之遙了。這已經不是杜魯門能不能容得下他的問題,而且美國國會山上的“老爺”們答不答應的問題了!就算杜魯門不擼了麥克阿瑟,國會山上的“老爺”們也不會放過他。
當然,麥克阿瑟在美國軍界和民眾中的威望太高,杜魯門也不便強行出頭。最終,老杜同志學著宋太祖趙匡胤上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在解除麥克阿瑟兵權的同時對他進行授勳、“充分肯定”了麥克阿瑟在北韓戰爭中的“巨大貢獻”。“麥大帥”還能說什麼?乖乖回家養老吧,再折騰那就是不識抬舉了……
杜魯門為何會選擇李奇微杜魯門之所以選擇李奇微,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他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一點,在二戰中也已經得到了證明,李奇微絕不是泛泛之輩!“禮拜攻勢”就是李奇微搞出來的,讓咱們志願軍著實吃了不小的虧。但是,這並不是杜魯門唯一的目的,畢竟美國軍中軍事指揮能力強悍的將領彼時還是不少的。
之所以選擇李奇微,還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他是接替因車禍喪命的沃克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身處北韓戰場的李奇微對戰場局勢比較瞭解,便於接手。更重要的是第二點,李奇微這個人是傳統的職業軍人,堅守“軍人不得干政”的鐵律。在李奇微的任期內,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圍繞美國最高層的戰略意圖展開的,李奇微只負責具體戰術層面的問題,從不干預、倒逼戰略決策層——“讓我進攻,我就想辦法發動最強有力的進攻;讓我撤退,我就想辦法安全地撤退……”而這,正是杜魯門和國會山上的“老爺”們最願意看到的。
綜上所述,杜魯門之所以用李奇微換下麥克阿瑟,並不是因為李奇微比麥克阿瑟的軍事指揮能力更加出眾,而是因為李奇微比麥克阿瑟“聽話”!當然,軍事指揮能力出眾是必須的,作為二戰名將之一,李奇微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相當強悍的,否則杜魯門也不可能看上他,不是嗎?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李奇微的性格因素,這個人是傳統美國職業軍人,沒有麥克阿瑟那些“臭毛病”,可以更好地貫徹美國最高決策層的戰略意圖。除此之外,熟悉戰場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李奇微原本是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負責過戰爭全域性的戰術把控;又接替因車禍身亡的沃克出任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熟悉北韓戰場的環境,用他接替麥克阿瑟可以以最快速度進入狀態。
-
8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強?當然,起碼有好幾個百分點吧!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不服會說,麥克阿瑟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什麼彩虹師,什麼太平洋戰爭等等。
咱也不想反駁,畢竟這一反駁就沒法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咱就說幾件事,您自己品。首先太平洋戰爭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華人都提醒麥克阿瑟要注意他的菲律賓,結果麥克阿瑟吼的號子到是震天響,什麼固若金湯啦,什麼鐵桶一般啦等等,結果呢?仗還沒打完,自己就先跑了,留下一句:“我還會回來的!”
咋說呢?這調子真真的熟悉。
結果丟下一個爛攤子交給了候補隊員溫萊特少將,因為少將這個身份帶不了菲律賓的部隊,還給溫萊特提了一階變成中將。
後來的事,大傢伙也就知道,日本人給美國俘虜來了一個巴丹死亡行軍。
光走路就被日本人給弄死了一萬五還多,去了集中營,他也不好過。
再往後就是北韓戰爭,牛皮到是吹的震天響,說什麼要在聖誕節的前夜將戰爭結束,讓他的小夥子們回家吃火雞,啃玉米餅。
結果咱三場戰役打下來,麥克阿瑟的傲氣徹底打沒了。
就這?
說真格的,北韓戰場上美華人換了三個將領,一個是麥克阿瑟,一個是李奇微,最後一個就是克拉克,就最後簽字承認失敗的那個。
三個人裡頭,被咱認為最難纏的敵人就是李奇微。
別的不說,三次戰役結束之後,不僅麥克阿瑟本人的傲氣被打沒了,就連美華人也被打怕了。
回家就成為了美國大兵唯一一個能讓他們開心的事情,其他的壓根就談不上感興趣了。
至於南北韓那幫子傢伙,當初靠著美華人的餘威幸運的摸到鴨綠江邊,把他們嘚瑟的,就敢往咱家裡放槍放炮,結果只要幹過這事的,一個挨著一個的都沒有離開過鴨綠江畔。
所以後來南北韓的軍隊,一聽到咱家的小喇叭聲響直接就跑,攔都攔不住,在李奇微的眼裡這壓根就稱不上軍隊這倆字。
就是這種攤子,在李奇微接手麥克阿瑟之後,把美華人計程車氣給提升了起來,作為一個將領李奇微絕對合格,至少比麥克阿瑟合格,您說呢?
當然作為敵人,咱的佩服李奇微的勇氣。
所以李奇微要比麥克阿瑟強,這是毋庸置疑的。說道這裡估計有很多小夥伴要說了:“人家麥克阿瑟是五星的,李奇微是四星的!”
咋說呢?不僅當過總統,還當過名將的艾森豪威爾,在說道給麥克阿瑟打下手的時候,他學到的技能,就是表演藝術。
說句中肯的話,麥克阿瑟很傲氣,說句大白話,你說老天爺是老大,麥克阿瑟是第二,他會很生氣的,如果把這個位置顛倒一下,估計他會很開心的接受。
俺覺得李奇微的強和不強的問題,應該解釋清楚了,接下來咱要說說杜魯門為嘛選李奇微。首先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倆人就不可能蹲在一個馬槽裡舀食吃,思維都不在一條線上。
杜魯門要求麥克阿瑟打一場有限的戰爭,而麥克阿瑟要求是全面開戰,咋咋呼呼的都想攻入咱家地盤,還拿他們家核武器訛詐。
在杜魯門看來,他們的重點是在歐洲,但麥克阿瑟作為亞洲的太上皇顯然不會和杜魯門唱一個調子。
所以美國在給麥克阿瑟搭配人員的就需要謹慎了。
當初美國高層想要給第八集團軍找個頭,因為沃克他們實在是看不上,沃克確實是一員悍將,但勇有餘而謀不足的一個人,所以他們頭一個想到的是李奇微,結果李奇微拒絕了。
咋說呢?李奇微這人心思是比較縝密的,別的不說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裡頭對麥克阿瑟有著大段大段的褒獎。
沃克和李奇微是歐洲戰場的戰友,再說沃克和麥克阿瑟的關係那鐵的很,這麼做的話對他來說顯然不合適。
結果沃克走黴運開個車都能翻車,把自己給弄掛了。
好吧,問題以及不存在了,李奇微才接替了沃克的職務,第八集團軍司令官,從而成為這個時間點上美國地面部隊的頭。
請注意這個時候的麥克阿瑟依然是老大,畢竟美國不僅有空軍,海軍還有外加一大堆盟友。
說是這麼個說,其實李奇微能控制的也就是他的第八集團軍,東線的第十軍是直接受麥克阿瑟管理的,因為這個軍的第一個軍長就是麥克阿瑟的參謀長,你懂得!
咱把這個背景搞明白了,接著事就能說明白了。
為什麼是李奇微過來,而不是其他人呢?因為李奇微在西點軍校當教員的時候,麥克阿瑟就是校長,你看倆人不僅是老相識,還存在著上下級的關係。
而這種上下級的關係,在二戰結束後還保持著,所以他倆的關係不會太差,你比方說麥克阿瑟做他的菲律賓美軍司令的時候,李奇微就是顧問。
也就是說李奇微過來的時候,最起碼麥克阿瑟沒有牴觸的心裡,要知道麥克阿瑟是個連他們家總統都看不上眼的人,他不順心了,您曉得,上下級關係不暢通,那是災難。
這也為後來接麥克阿瑟的活,能做好一個緩衝和鋪墊。
那麼李奇微和麥克阿瑟不對付的那些的關係如何?
李奇微是馬歇爾一手提拔出來的,說是他的伯樂都不為過,二戰那會李奇微也就是個上校助理參謀長,他在這個位置上就已經被馬歇爾給惦記上了。
後來才有了機會和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等等這些人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所以在這種環境中,再加上李奇微本人的性格,他是一個不會幹出格事的人,方方面面都能照顧的到。
也就是說,李奇微至少和杜魯門這些人沒有撕破臉的機會。
最後一點,李奇微確實是一個人才,你比方說,挽救美國軍隊計程車氣和頹勢,就很有方法,對戰場觀察的敏銳讓他把握住了咱的弱點,並進行了總結,最終制定出方案,磁性戰術等等。
關於這一點,別說是您了,就連很多史學家對這一點不會有任何懷疑。
其實在二戰歐洲戰場上的時候,他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要不然也不會讓馬歇爾把他看成千裡馬不是?
所以這麼一比較,李奇微是最好接替麥克阿瑟的入選。
-
9 # 蕭武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李奇微和麥克阿瑟各有優劣,長短都很明顯,不好簡單粗暴地直接比較兩人的高下。
麥克阿瑟到北韓戰場的時候,已經名滿天下,是東亞地區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不光日本和南韓要他麾下的聯合國軍罩著,臺灣實際上也是。所以,他自視甚高,不僅不把北韓和中國放在眼裡,美國國內的一幫後生晚輩他也沒有放在眼裡,無論是杜魯門、布萊德利還是柯林斯,在他眼裡都是一句話,你還是個娃娃,懂個什麼?
而且,在北韓戰爭爆發之初,北韓人民軍席捲而下,韓軍一潰千里,眼看著紅旗就要插遍北韓半島了,麥克阿瑟大膽實施了仁川登陸計劃。雖然在二戰後期,美軍就已經開始謀劃這種作戰方式,並且試圖在中國用這種戰法,一邊從廣州登陸往北平推,一邊從煙臺登陸,將日軍截為兩段,但畢竟都沒付諸實施,而他在北韓真的用了。
仁川登陸是一個戰略上非常大膽的計劃,因為這需要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優劣,並且需要精心謀劃才能實施。他一舉成功,立刻扭轉了北韓半島戰局,南韓轉危為安,馬上讓他的聲望又上一層樓,更加不可一世。加上他此時完全不把中國放在眼裡,認為中國不可能出兵干預,才給之後一次戰役和二次戰役聯合國軍慘敗埋下了伏筆。
李奇微到北韓戰場來的時候,是接替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因為沃剋死於車禍了,李奇微臨時被抓差,派到北韓戰場上來了。雖然他來之前就知道,杜魯門、布萊德利和柯林斯等人都對麥克阿瑟極度不滿,有走馬換將的意思,但究竟什麼時候換,換誰,都還不一定,李奇微並沒有接手的準備,他想的首先是穩住局面,把軍心渙散、士氣低迷的第八集團軍先從低谷裡帶出來。
結果李奇微剛一到北韓,就趕上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他還沒來得及調整戰線和部署,就不得不帶著第八集團軍倉皇撤退。不過,相比於之前沃克不敢違抗麥克阿瑟的命令,明知道前進有很大危險,也只能磨洋工而不敢明確拒絕,李奇微還是比較果斷的。志願軍擺出要進攻漢城的姿態,李奇微就直接一路撤退到了三七線。
也是在這個第一次交手的過程中,李奇微對志願軍有了比較直觀的印象,並且發現了志願軍星期攻勢的秘密,接著就制訂了磁性戰術,發現志願軍攻勢已經力竭的時候,大膽判斷志願軍後勤不繼,開始組織聯合國軍反攻,也就是第四次戰役。此次戰役第一階段李奇微發揚美軍火力優勢,給志願軍造成比較大的傷亡,但第二階段橫城反擊戰又吃了虧,被迫停止了攻勢。
最能體現出李奇微作為美軍中知名的戰術專家才能的,則是第五次戰役。前三次戰役中,尤其是前兩次戰役,志願軍大膽穿插、分割、包圍,把美軍搞得叫苦連天,一看到志願軍抄自己後路,美軍就開始撤退。到了第五次戰役,李奇微讓美軍以一個加強營為單位,從志願軍各部隊的間隙進行穿插,打亂了志願軍的戰線,並且讓志願軍遭受了180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損失。
所以,美軍在第三次戰役之後扭轉頹勢,開始反攻,一般都被視為李奇微接手第八集團軍之後帶來的變化。但從客觀上來說,第一次戰役是志願軍攻敵不備,利用了美軍的麻痺大意,第二次戰役是美軍調整戰線之後重新進攻,志願軍仍然是以逸待勞的姿態,而且麥克阿瑟對志願軍的兵力等情況仍然一頭霧水,毫不瞭解。
到第三次戰役的時候,麥克阿瑟已經開始認識到,他的對手並不簡單,非常強大,所以他才會繼續要求美國國內向北韓增兵,否則美軍無法取勝。作為一個已經70歲的老將,麥克阿瑟前兩次戰役吃虧是因為他自己麻痺大意,驕傲自滿,但第三次戰役之後,他開始重視對手了,就會有所變化,無論戰略還是戰術,都會有所調整,不見得非得李奇微來了才會變。
到第三次戰役結束後,朝方和中方發生激烈爭吵,彭總堅決拒絕繼續大舉追擊,一個主要的理由就是,他擔心過分深入,補給線太長,麥克阿瑟再來一次仁川登陸。但這之後麥克阿瑟還沒來得及再策劃一次仁川登陸,就被免職回國了。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雖然第五次戰役戰術上很成功,但在戰略上再沒有什麼大動作了。尤其是志願軍放棄一次戰役全殲美、韓軍兩三個師的目標之後,李奇微也無能為力。
所以,總體來看,麥克阿瑟長於戰略,但對具體的戰術方面不夠重視,卻也不能說他戰術方面就是短板;李奇微確實發現了星期攻勢、提出了磁性戰術,第五次戰役大膽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大獲成功,但當志願軍改變戰略戰術之後,他在戰略上也並沒有提出什麼高明的想法,直到最後調任歐洲,北韓半島的戰線始終比較穩定。
-
10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是的,這時候李奇微的軍事能力已經強於麥克阿瑟了。麥克阿瑟這個人,原本作為高層指揮官,軍事水平還是有的,雖然二戰期間的蛙跳戰術並非他本人想出來,但是作為指揮官,能從部下的建議中選擇出正確的計謀實施,也是一種優秀的軍事素質。北韓戰爭中,麥克阿瑟最高光的時刻是仁川登陸的成功,美軍是一支背靠著自己祖國強大國力的軍隊,文明昌盛,科技發達,富裕高效,同時其民間還民風強悍武德充沛,這種社會狀態下產生的軍隊其組織度和訓練度都非常優秀,作為這種部隊的指揮官,只要有中人之資,就能在參謀協助之下,吊打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軍隊。
那麼美軍真正的問題,多半隻會出在自己的身上,比如仁川登陸,仁川登陸後來很多人都覺得北韓只在仁川留了一個營是問題,其實就算人民軍留了一個軍又能怎麼樣?美軍或者聯合國軍都不會會在乎,他們在乎的是仁川的水文條件會給部隊造成的麻煩,大麻煩!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仁川登陸需要的自然條件,所以很大程度上麥克阿瑟拍板決定在仁川實施登陸作戰,與其說是依靠軍事能力的抉擇,不如說是在賭自己的人品,然而歷史讓麥克阿瑟贏得了這場人生抉擇的賭博,在登陸那天,仁川無論海況還是天氣,都出現該地少有的、最有利於登陸的條件,美軍登陸成功,攔腰截斷北韓蜂腰,原本已被人民軍圍於釜山一偶狂毆的局勢瞬間翻盤!由命懸一線翻過身來大殺四方!
這時的麥克阿瑟就是世界上最靚的仔!可也就是從這時起,麥克阿瑟開始整天醉心於跟記者們打交道,忙著作秀,再也沒有過及格線以上的判斷,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略上都沒有過略微正常一點的判斷。我們以前因政治需要,對北韓戰爭的官宣是美國要以日本為基地,北韓為跳板,侵略我們國家,不過現在不這麼提了,預設正史美國當時沒有直接侵略我們的意圖,實際上當時聯合國軍的目標只是恢復南北韓,連跨過三八線的決策,都是麥克阿瑟私人利用既成事實綁架上意、綁架民意,他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在二戰期間他就是透過這種方式,把美國已經決策好的亞洲戰略進攻主導權從尼米茲那裡搶過來,戰後又透過這種方式破壞美國決策層已經定下的先歐後亞政策,從馬歇爾手裡搶資源,而且麥克阿瑟這人非常私暱,這些事明明可以拿到檯面上政治運作,再私下透過關係網來協助透過,他不,他不拿出來商量,直接利用關係,讓人給自己開後門來走,這種行為早就引起美國精英階層的反感和警惕,只是他藉助美國軍隊壓倒性的強盛,怎麼打都有,在美國這麼個勝利者不受批評的社會,一直也沒受到什麼指責,還有無數社會無腦底層被這老帥哥迷的只會喊666。
但是,一但跨過了三八線,麥克阿瑟的好運結束了,迎頭遇上彭大將軍扇過來的大巴掌!跟前期的人民軍一樣,早一天還沉醉在勝利的前夜,趾高氣揚飲馬鴨綠江,一夜間又屁滾尿流朝釜山方向狼奔豕突,連第八集團軍的沃克將軍都在這場混亂逃亡中落得個軍中隕大星!而麥克阿瑟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當然在記者們面前他繼續叼著玉米芯菸斗,表演亂雲飛渡仍從容,跟後來網上那些一提戰爭預測,拿不出乾貨久給你提核戰爭的嘴炮鍵盤俠一樣,麥克阿瑟當著記者面,提出他對失敗的挽救方式,淡然的在地圖上中國一側畫了一條線,聲稱會在鴨綠江中國一側佈置一條鈷六十無人地帶……結果沒嚇著咱們,到把自己的歐洲盟友嚇得屁滾尿流!好了,美國精英階層把丫踢到一邊去的時機終於到來了,麥克阿瑟當然還是會垂死掙扎,跟往常一樣又去動用他的關係網,只是這一次再也沒有任何迴應,於是只能回老家去慢慢凋零。這時,北韓戰場上,原接替沃克出任第八集團均司令的李奇微,被提升為麥克阿瑟的繼任,接過了第三次戰役的爛攤子,這是個傳統的不問政治的美國軍人,不出妖娥子,只認真的完成授命軍事任務,迅速的在第四次戰役戰役中就總結出我軍星期攻勢的練門,針對性的設定出磁性戰術,終於藉助美軍本身鋼多的強悍,頂住了我軍的氣多,雙方重新在三八線打成僵持,很難說李奇微軍事才能有多高,最起碼在他手裡,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恢復成了沒有什麼漏洞可鑽的美軍。同樣一支美軍,在麥克阿瑟手裡,卻是支在逃跑中跑過了北韓三千里江山一半國土的敗軍!
-
11 # 大都市小保安
李奇微當初去北韓,是接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的班的。在第二次戰役中,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在撤退中出車禍身亡(當然,北韓歷史書說他是被人民軍打死的),於是,李奇微就被調去接沃克的班,出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
相比於麥克阿瑟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李奇微要冷靜的多,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也承認,他是一個可怕的對手。這說明李奇微在北韓戰場的表現是比麥克阿瑟強的。在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時,李奇微面對的是一群士氣低落、人心惶惶的軍隊。當時美軍面對志願軍的近戰夜戰、分割包圍、敵後穿插等全新戰術,一時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但李奇微卻透過冷靜的觀察、分析,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由於志願軍裝備落後,缺乏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所以他們只能依靠自身攜帶的物資裝備作戰。而一個人攜帶的物資,最多隻能堅持七天,物資彈藥就要消耗殆盡,就必需得停下來補充修整,然後再戰。他將這種攻勢稱之為禮拜攻勢。針對志願軍的這個特點,他發明了磁性戰術。具體操作就是:一、部隊要儘可能的收縮,形成整體防禦,讓我軍失去穿插和側後迂迴包抄的機會。二、志願軍進攻時,立刻撤退,而且撤退的距離在二十來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剛好是我軍奔襲一夜的距離,既消耗你的彈藥體力,又不能大量讓你大量殲敵。三、發揮聯合國軍空中優勢,派遣戰鬥機、轟炸機日夜不停的轟炸志願軍後勤補給線,讓志願軍難以獲得補給。等過了七天,志願軍攜帶的物資耗盡,再發起反攻。李奇微的磁性戰術可以說是抓住了志願軍的弱點,而且對志願軍確實有效。所以我們看到,在接下來的戰役中,特別是第四、第五次戰役,志願軍都打得很艱苦,損失非常大——其中60軍180師差點全軍覆沒。而在第四次戰役中的砥平裡之戰,更讓李奇微摸清了志願軍的實力。砥平裡之戰規模並不算大,當時守衛砥平裡的是美軍一個團,還有一些英軍、土耳其軍隊和南韓軍隊等,加起來也就兩三千人。當時志願軍集中了六個團的兵力進攻砥平裡。面對志願軍的強大兵力,所有人都主張放棄砥平裡,突圍。但李奇微卻反對這麼做。他認為如果放棄砥平裡突圍,就會失去地形依託,會全軍覆沒。他一面命令守軍堅守砥平裡,一面命令美軍增援,最後終於守住了砥平裡。這一戰,可以說志願軍和美軍都徹底摸清了對方的實力。之後美軍被圍,也不像之前那樣驚慌失措了,而是冷靜的構築防禦工事,發揮自己武器裝備強大的特點,死守待援。可以說,是李奇微扭轉了聯合國軍的敗局。這些,在年初熱播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都有真實的表現,我們並沒有因為李奇微曾經是我們的對手就貶低他、抹黑他,而是實實在在、真實客觀的還原了一個冷靜、睿智的李奇微。
後來,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出任聯合國軍司令,具體原因是麥克阿瑟無視美國領導。當時美國實行的是先歐後亞的戰略,將重點放在歐洲,將蘇聯列為頭號對手,所以反對擴大北韓戰爭。但麥克阿瑟卻一再叫囂要擴大戰爭,要向中國使用核武器,要襲擊中國沿海,要轟炸中國領土和蘇聯遠東地區,這與美國高層的戰略嚴重對立。杜魯門總統為了防止北韓戰爭擴大化,只能撤掉不聽話的麥克阿瑟,讓李奇微接替他的職務。
-
12 # 以德忽仁
李奇微的能力未必比麥克阿瑟強,他所謂的磁性戰術只不過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而得到了!李奇微的到來,彈藥量(範弗利特)也是之前的好幾倍!加上三八線是志願軍後勤的極限,同時越靠近鴨綠江,美軍的後勤也相當的困難!所以可以說:三八線屬於:既是中美軍事能力上的平衡點,更是政治意志上的平衡點!越過這個屆,雙方的戰鬥意志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以前看過一個介紹,就是美國開始根本沒有打算過全面越過三八線,就是因為蘇聯不敢介入感覺太容易了,就狂妄起來!就像當年日本人侵佔東北感覺太容易了,才有後來的全面侵華戰爭,當時的關內很多華人對東北的意識還是認為是滿族人的地盤,危機意識不強!
-
13 # 山老頭123456
不論李奇微還是麥克阿瑟美國名將,都是彭德懷元帥手下敗將。
-
14 # 守候Sunny999
李奇微將軍的到任讓我們的志願軍吃盡了苦頭,他研究志願軍的透徹度比麥克阿瑟將軍更加深刻;但如果繼續時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話,不排除戰火會燒到我們的國境內,這將讓我們的損失更加嚴重!甚至不排除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中國開戰,那將會使我們的民族深受其害!所以,李奇微將軍的到任,從戰術層面來說,我們吃了苦頭,但從戰略高度來看,我們沒有損失。最後致敬我們最可愛的人!沒有英雄們的浴血戰鬥,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致敬!!!
回覆列表
北韓戰爭爆發後,眼看南韓頂不住了,美國出手了,當時駐守日本的麥克阿瑟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對抗被北北韓。
說起麥克阿瑟,這位桀驁不馴的將領資歷非常深,在美國的威望也是非常高的。一戰時就在美國駐歐遠征軍任旅長、師長等職,戰後更是任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二戰時任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二戰後任駐日本盟軍最高統帥。
在當時來說,麥克阿瑟的確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那麼麥克阿瑟為什麼會被解職呢?
由於半島形勢的突變,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由於麥克阿瑟的一意孤行,自傲的個性,給他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他始終不相信中國會參戰,結果幾十萬大軍跨過鴨綠江他竟然不知道,讓志願軍給他來了當頭一棒。可是,儘管這樣,他仍然認為志願軍只不過是一支小型的支援性軍隊,人數不會太多。
然而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聯合國軍遭到重大打擊,接連的失敗,讓美國高層為之震怒。
但這個只是撤換麥克阿瑟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他與杜魯門的政策格格不入。麥克阿瑟非常狂妄,他一方面極力鼓吹,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同時對蘇聯也是屢屢口出狂言。
這讓美國政府非常苦惱,一旦因麥克阿瑟的猖狂,惹惱了蘇聯,結果可想而知。
同時,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的關係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原因之一,兩人不太對脾氣,杜魯門更是看不上如此桀驁不馴,目中無人的麥克阿瑟。
所以杜魯門動了撤換麥克阿瑟的念頭,要讓誰替換呢?就在這時,李奇微讓杜魯門眼前一亮。
李奇微是美軍四星上將,畢業於西點軍校,不過他長期擔任參謀人員,並沒有多少帶兵作戰的經驗,直至47歲時才成為作戰將領奔赴二戰戰場,並做到了空降軍軍長。
40年代末,出任副總參謀長。
在半島,麥克阿瑟雖然第一次直面志願軍的戰役中失敗了,不過他並沒有當一回事,反而決定發動總攻勢,爭取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結果再次遭到失敗,在撤退過程中,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出了車禍身亡。身為副參謀長的李奇微緊急接任了。
李奇微的出現,的確給志願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一到北韓,就把準了志願軍的命門,那就是後勤補給跟不上。為此,他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反攻,這也是這麼久以來,聯合國軍進行的有效的反擊。
也正是李奇微的表現,讓杜魯門下了決心,最終撤掉了麥克阿瑟。
客觀地說,杜魯門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李奇微在之後創造了“磁性戰術”、發動“絞殺戰”,在第五次戰役中,給志願軍帶來極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