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圓滿前行》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是否只是前行法?為什麼?
答: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共同外加行、不共內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徑往生法。
此引導文圓滿包含了釋尊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從理論和實修相結合的角度講,也囊括了兩位全知所傳下來的論典——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學過,華智仁波切在《竅訣金鑰》中讚歎道:“如來諸宗無謬具,如此善說前未有。”它圓滿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無謬教言,如此善妙的論典,在人類歷史上曠古絕今、前所未有。他還說:“九乘佛皆居此。”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於《心性休息》中。而這些論典的竅訣精要,全部彙集於《大圓滿前行》中。故本論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總綱,依靠它,今生就能獲得圓滿正覺佛果。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勝”,實際上它具足一切圓滿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7、本論是華智仁波切怎麼樣造的?你對此有哪些感觸?
答:這部論典不是華智仁波切隨隨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的傳授,一字不漏記錄下來的。他在結文中也說:“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詞藻學,也十分善巧繪製詩韻的彩虹圖,可這些並非大恩上師的口傳教言,故而在我的論中未摻雜自己分別念所造的文字。”因此,所有內容均是如來芽尊者的無謬口傳,華智仁波切在其座下聽聞二十五遍以後,才彙集成了這一部《大圓滿前行》。
古大德的聞法精神與我們確實不同。現在有些人不要說聽二十五遍,僅僅聽了三四遍,再聽就覺得不耐煩了——“怎麼要講《大圓滿前行》呀!”這種心態是不合理的。對本論,你也許文字上過得去,但內容不一定完全通達,反覆聽聞還是必要的。
8、有些人認為,聞思太多了只會增加分別念,故而聽一兩部法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請以你自己的體會進行說明。
答:這種想法沒有必要。在蔣揚欽哲旺波尊者的傳記裡,說他一輩子聽法七百多函!短暫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說七百多函,連七十函也沒有;不要說七十函,連七本書的傳承也沒有圓滿過。有些人學一兩部論典就滿足了,這種心態要不得,學佛應該有強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為足。若是世間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間房子就夠了,沒有必要貪太多,但是對於佛法,應該慾望越大越好——學了一本書肯定不行,還要學一本;這法聽過一次不行,還要再聽一次;五十萬加行修了一次不行,還在再修一次、兩次、三次……
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違,有些道理聞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透過反覆聞思或聞思不同法對同一問題的詮釋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論典又專門對此進行剖析闡述的,道理越聽聞愈明白,這樣經驗大多數人都會有。
6,《大圓滿前行》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是否只是前行法?為什麼?
答: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共同外加行、不共內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徑往生法。
此引導文圓滿包含了釋尊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從理論和實修相結合的角度講,也囊括了兩位全知所傳下來的論典——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學過,華智仁波切在《竅訣金鑰》中讚歎道:“如來諸宗無謬具,如此善說前未有。”它圓滿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無謬教言,如此善妙的論典,在人類歷史上曠古絕今、前所未有。他還說:“九乘佛皆居此。”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於《心性休息》中。而這些論典的竅訣精要,全部彙集於《大圓滿前行》中。故本論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總綱,依靠它,今生就能獲得圓滿正覺佛果。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勝”,實際上它具足一切圓滿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7、本論是華智仁波切怎麼樣造的?你對此有哪些感觸?
答:這部論典不是華智仁波切隨隨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的傳授,一字不漏記錄下來的。他在結文中也說:“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詞藻學,也十分善巧繪製詩韻的彩虹圖,可這些並非大恩上師的口傳教言,故而在我的論中未摻雜自己分別念所造的文字。”因此,所有內容均是如來芽尊者的無謬口傳,華智仁波切在其座下聽聞二十五遍以後,才彙集成了這一部《大圓滿前行》。
古大德的聞法精神與我們確實不同。現在有些人不要說聽二十五遍,僅僅聽了三四遍,再聽就覺得不耐煩了——“怎麼要講《大圓滿前行》呀!”這種心態是不合理的。對本論,你也許文字上過得去,但內容不一定完全通達,反覆聽聞還是必要的。
8、有些人認為,聞思太多了只會增加分別念,故而聽一兩部法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請以你自己的體會進行說明。
答:這種想法沒有必要。在蔣揚欽哲旺波尊者的傳記裡,說他一輩子聽法七百多函!短暫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說七百多函,連七十函也沒有;不要說七十函,連七本書的傳承也沒有圓滿過。有些人學一兩部論典就滿足了,這種心態要不得,學佛應該有強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為足。若是世間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間房子就夠了,沒有必要貪太多,但是對於佛法,應該慾望越大越好——學了一本書肯定不行,還要學一本;這法聽過一次不行,還要再聽一次;五十萬加行修了一次不行,還在再修一次、兩次、三次……
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違,有些道理聞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透過反覆聞思或聞思不同法對同一問題的詮釋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論典又專門對此進行剖析闡述的,道理越聽聞愈明白,這樣經驗大多數人都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