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日記

    我認為心裡不夠強大,我的一個朋友下圍棋的,剛有網咖的時候是那種成癮的,天天必須得去,一次我問他你不怕輸嗎?是喜歡贏棋的感覺,還是真的喜歡圍棋,他的答案是後者,他的回答我出乎意料,他下棋的狀態是完全處在計算每一步的思考中,他說能下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的結果,無論在哪下,有人陪著下,對方都是在公平的狀態下,都是互相尊重的,錯一步是功夫不到,應該想想哪有漏洞,我認為體現的是人的品質問題。

  • 2 # 夜入黃龍府

    下不過還輸不起,利用利己規則卻不講一點道理,無論年紀多大,都是被父母慣壞了的巨嬰。

    有句話說,你不知道在網上和你聊天的是一隻狗,用到這裡就是,跟你下棋的真可能是一條狗。

    為了避免浪費時間,還是看好等級和勝率再下為好。

  • 3 # 曼陀羅指吻

    經常碰到

    規則如此,也沒辦法。

    不過有時候點錯了,想悔棋,對方不許,也這麼幹,,,華人劣根性,我也是華人

  • 4 # 小小把戲何足掛齒

    我說一下吧。

    我下棋正常不會這樣,特殊情況下我也會耗時間噁心人,什麼特殊情況呢?

    我下棋一般不悔棋,除非對方先悔棋,我同意了,接下來如果我走錯,會點悔棋。事實證明,對方悔棋我同意了,我悔棋對方80%不會同意,各位認同不認同?

    這種情況下,我都下棋玩了,還怕沒時間耗?不到最後兩秒我堅決不動,看誰耗的過誰唄。

  • 5 # 難得糊塗龍

    想想有那麼多借錢不還就很好理解了,誠信不足,做人沒擔當,貪小便宜,或許人性如此,或者中國人民更甚,總之,要達到誠信社會,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 6 # 象棋殘局解析

    你和一個牛人下棋,對方把你吃成光溜老將了還兩副車馬炮,這時候已經夠尷尬了吧?對方就不將你,然後問你:我贏了沒有?你說我贏了沒有?

    認贏傷感情,還容易出治安案件。

    認輸容易了,形勢不對,推子抱拳:服氣服氣,再請教一盤?

    人敬人高,不傷和氣。

    當然,還有一層,認輸萬一錯了,對方更正不傷交情。

    同樣這邊剩個馬炮,那邊雙車士象全,這邊認輸了,那邊可以“不同意”:沒有沒有,你這還有三個兵吶,過河一併拆家神器啊?再走幾步,我看還有得走……

    贏棋就不一樣了,這邊趾高氣揚:別走了,我贏了。

    那邊不服氣:贏你個姥姥,眼睛管出氣的啊?我這還有炮架子呢!大不了也是和棋……

    說到底,其實這不是下棋而是交往的道理,可以謙虛不能蓋過別人,否則容易掐到一起。

    舉個簡單的例子:張三和李四下棋。張三眼看著自己的棋已經不行了,就認輸了,這是很常見的事情。

    但大家有沒有見過,李四眼看著張三的棋已經不行了,說你輸定了,或者你投降吧,或者我贏定了,或者擺棋吧之類的說法呢?相信大部分喜歡在棋攤子上玩的朋友都是遇見過的。這不是認贏是什麼?

    認輸或認贏實際上是一對無法割開的概念,這是對弈雙方基於當時的盤面做出的一個共同推測結果並達成了一致意見。

    不一樣的地方是,認輸的主動性比較強一點並且略微帶點強制性,管你同意不同意的,反正我認輸了就是輸了,我輸了就是你贏了。但認贏需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如果對方不同意,也就意味著對方還不認輸。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習慣於多堅持一下,直到實在是無力迴天了才肯認輸。而認贏的行為又給人一種比較嘚瑟的感覺,有點讓人不太舒服,所以常常會被拒絕。所以主動認輸的多,主動認贏的少,但這並不代表沒有。象棋,說白了是一種遊戲模式,而所謂遊戲,就是讓參與者達到某種目的,先達到目的者是贏家,未達到目的者是輸家。一般來講,一局遊戲想要結束,都必須有一個參與者宣告自己已經達成了遊戲目標,然後由其他玩家(或者主持人)來裁定他是否真的達成,是則遊戲結束,否則遊戲繼續。無論是“認贏”還是“認輸”,都只不過是由不同的參與者來進行宣告遊戲結束而已。

    那為什麼說無論是象棋還是別的遊戲也好大部分都只有認輸沒有認贏呢?

    我覺得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係,儒家文化或者說中華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大部分是教育人民要謙虛不能太張揚。感覺要輸,技不如人,認輸可以體現自己的素質,不浪費彼此時間;就算是自己贏面非常大,也是等對面認輸,認贏顯得自己太張揚,有嘲諷和挑釁的意思,一局遊戲而已,沒必要把關係搞僵,下個棋別搞不好打起來。

    “認贏”乍看一下好像有點反常識,要是下棋能認贏的話,那我把把開局認贏,對面還玩個屁啊。但是大家好像沒注意到的是,是否存在“認贏”的遊戲呢?

    麻將啊。大家想一想麻將的遊戲流程,四個人圍在一桌砌長城,輪流摸牌丟牌,直到一個人集齊了一套完整的牌,就會喊一聲“胡了”。這個時候所有人停止遊戲,胡牌的人明牌,剩餘三名遊戲參與者檢查胡牌者的牌,如果檢查無誤,遊戲結束,胡牌者獲得勝利。(檢查有誤,則胡牌者的牌並沒有真的湊成一套,那麼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詐胡”。遊戲仍將繼續,而且詐胡者將被罰分並且本局不能胡牌,從而使自己陷入不利局面)

    “胡了”,不就是認贏嗎?

    咱們先聊聊為什麼麻將能認贏。首先,麻將的遊戲過程是非公開的。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牌。而且麻將也不像狼人殺,阿瓦隆這種桌遊,擁有一個透視全域性的“上帝”來主導遊戲程序。每一個玩家在不知道別人牌的情況下不可能指望對面先認輸,只有透過玩家自己認贏的方式才能結束遊戲;其次,麻將這個遊戲的參與者不止一人,而且所有參與者並沒有被分為兩個陣營。換句話說,麻將遊戲的贏家只能有一個,但是輸家不止有一個。所以其中一個玩家認輸並不代表其他人就贏了,只能透過其中一個玩家“認贏”(也就是“胡了”),來裁定遊戲目的是否達成,本局遊戲是否能夠結束。

    咱們接著再說為什麼象棋很少有“認贏”。

    其實嚴格來說,象棋也是能夠“認贏”的。在遊戲的一方要準備吃掉對面老將/帥的時候,一般會喊一聲“將軍”,這其實也是一種宣告“認贏”。但是象棋一般來說老帥沒那麼容易將死,換句話說,就和檢查“胡牌”一樣,對手有資格檢查你是不是真的贏了。對手會透過應將的方式來檢查你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將死了。如果有應將的方法,則遊戲繼續;如果無法應將主帥必死,則遊戲結束,你的“認贏”成功。

    但是在我們正常的對局,尤其是正式比賽當中,很少有到了真的打到最後動彈不得的情況,往往是打到一半或者下半局,處於大劣勢的一方會直接認輸,象棋還好一點,圍棋尤是。和麻將不一樣,一來是象棋(圍棋)的對局全過程是公開的,力量對比雙方都能直接看到;二來象棋是兩個人參與,輸家和贏家都只有一個人,一方認輸遊戲自動結束,另一方自動獲勝;三來象棋不像麻將那樣有比較大的運氣因素,打到最後離胡牌往往就差一張,所有參與者都有較大翻盤機會。而象棋(圍棋)是純技術遊戲,前期打得不好後期翻盤機會比較少,所以遊戲為了節省時間,或者礙於面子因素,在沒有獲勝機會比較小的情況下就直接認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賽季完成“黑六”的鵜鶘,季前賽五連敗,場均失分高達124.8分,問題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