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總是把寺和廟合在一起,說寺廟,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怎麼可能簡單的把這兩個字合起來,來表達一個意思呢。其實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是很大的。
古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下,上到身體健康,下到人生事業,要做這些事情,就要到寺廟裡去拜一拜,添點菸火香錢。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被稱為寺,有的地方被稱為廟呢。
寺,其實最開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立志的地方,我們聽到過的有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也叫做寺呢?因為在古代有一個地方叫做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它是中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中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而來,受到鴻臚寺的接待,後來中國第一座寺就採用寺的稱號,叫做白馬寺。這個時候,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祖的地方。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像向范仲淹、朱熹、王明陽這些大家,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讀書,而且寺院裡定期有佛法的講座,普通老百姓可以去聽,這是起到了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場所。
而廟比寺出現得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紀俸先祖神位的地方。其實一開始,古人把廟當做帽的諧音,他們覺得,在這裡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廟一般是指廟宇,伺俸的是神,或者說是已經去世的聖賢,比如說城隍廟、孔廟、關帝廟等等,去廟裡一般是表達忠孝信義、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承載著強烈的精神寄託。
寺和廟有著本質區別,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寺是指印度傳進中國的佛家,像觀音、如來,羅漢等都是佛家,寺裡供奉的就是他們的塑像。而廟供奉的是神仙一類的雕像,如土地爺、山神廟、關公廟、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等都是在廟裡供奉的。寺和廟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它們都是掌管人間命運的高等地方吧。
而祠是為紀念偉人名仕而修建的供舍,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地方叫做祠堂。祠堂最早出於漢代,東漢末年社會上興起建祠堂,抬高家族門第,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因此,祠堂也日漸增多。
而觀又不一樣了,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天象的天文觀察臺。歷史上記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從此以後,各地建觀蔚然成風。據說最早進駐皇家觀中的,是漢中的一個人,他治好了漢元帝的頑疾,被引進皇宮內。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還有一種古建築,叫做庵,古時候庵指的是一種小草屋,舊時文人的書齋也稱做庵。在漢代以後建立一些專供尼姑佛教徒居住的庵堂,於是庵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現在大家知道了,寺、廟、祠、觀、庵各有區別,一定不要混淆哦。
現在的人總是把寺和廟合在一起,說寺廟,但是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怎麼可能簡單的把這兩個字合起來,來表達一個意思呢。其實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是很大的。
古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祈禱一下,上到身體健康,下到人生事業,要做這些事情,就要到寺廟裡去拜一拜,添點菸火香錢。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被稱為寺,有的地方被稱為廟呢。
寺,其實最開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立志的地方,我們聽到過的有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也叫做寺呢?因為在古代有一個地方叫做鴻臚寺,是主管外交的,它是中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中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而來,受到鴻臚寺的接待,後來中國第一座寺就採用寺的稱號,叫做白馬寺。這個時候,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祖的地方。歷史上的佛寺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裡面有藏經樓,起到了現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像向范仲淹、朱熹、王明陽這些大家,都曾長時間在寺院裡讀書,而且寺院裡定期有佛法的講座,普通老百姓可以去聽,這是起到了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眾共同修行的場所。
而廟比寺出現得更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紀俸先祖神位的地方。其實一開始,古人把廟當做帽的諧音,他們覺得,在這裡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廟一般是指廟宇,伺俸的是神,或者說是已經去世的聖賢,比如說城隍廟、孔廟、關帝廟等等,去廟裡一般是表達忠孝信義、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承載著強烈的精神寄託。
寺和廟有著本質區別,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寺是指印度傳進中國的佛家,像觀音、如來,羅漢等都是佛家,寺裡供奉的就是他們的塑像。而廟供奉的是神仙一類的雕像,如土地爺、山神廟、關公廟、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等都是在廟裡供奉的。寺和廟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它們都是掌管人間命運的高等地方吧。
而祠是為紀念偉人名仕而修建的供舍,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地方叫做祠堂。祠堂最早出於漢代,東漢末年社會上興起建祠堂,抬高家族門第,甚至活人也為自己修建生祠,因此,祠堂也日漸增多。
而觀又不一樣了,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天象的天文觀察臺。歷史上記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從此以後,各地建觀蔚然成風。據說最早進駐皇家觀中的,是漢中的一個人,他治好了漢元帝的頑疾,被引進皇宮內。從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築稱之為觀。
還有一種古建築,叫做庵,古時候庵指的是一種小草屋,舊時文人的書齋也稱做庵。在漢代以後建立一些專供尼姑佛教徒居住的庵堂,於是庵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專用建築名稱了。
現在大家知道了,寺、廟、祠、觀、庵各有區別,一定不要混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