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肅(172~217年)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魯肅為周瑜的好友,在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
2.樊噲(kuài)(前242—前189年),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一心腹,楚漢時期僅次於項羽的第二猛將,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慣戰、智勇雙全、武功蓋世、驍勇善戰、銳不可當的大漢名將。封舞陽侯,諡武侯。
3.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幹嘉佑二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 汾陽)人,北 狄青 宋大將。狄青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夏國。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階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土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燬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裡,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4.蕭何,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酇侯”。
1.魯肅(172~217年)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魯肅為周瑜的好友,在孫權繼位後為周瑜推薦,仕於孫權,為孫權謀劃戰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戰時,魯肅力主抗曹,出使聯合劉備,並協助諸葛亮、周瑜說服孫權。魯肅為人忠厚老實,不忍周瑜陷害諸葛亮,多次協助諸葛亮脫險。赤壁戰後,魯肅在諸葛亮的設計下,成為保人,將荊州“借”予劉備,此後多次討要不成,處於兩難的境地。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成為水軍都督,數年後病逝。
2.樊噲(kuài)(前242—前189年),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一心腹,楚漢時期僅次於項羽的第二猛將,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慣戰、智勇雙全、武功蓋世、驍勇善戰、銳不可當的大漢名將。封舞陽侯,諡武侯。
3.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幹嘉佑二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 汾陽)人,北 狄青 宋大將。狄青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夏國。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階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土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燬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裡,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鬥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衝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4.蕭何,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沛(今屬江蘇沛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諸將皆爭奪金銀財寶,他卻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劉邦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蕭何極力推薦韓信為大將軍,還定三秦。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侍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漢代建立後,以他功最高封為“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