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tkkp36584

      冬不拉是哈薩克族彈絃樂器。  冬不拉為木製音箱,音積有扁平和瓢形兩種,琴桿上有九個纏皮線的品位,張兩根弦。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較小,一股用於自彈自唱、獨奏和合奏等。  哈薩克族的音樂工作者,對冬不拉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絃,擴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製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絃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絃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演奏東不拉,將琴斜置於懷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彈撥。左手按弦時,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無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撥絃,其餘三指少用,有時也使用撥片彈奏。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內弦作和絃襯托,有時也相反,還經常用內外弦同時彈奏旋律。  很久以前,哈薩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過著寧靜的遊牧生活。結果森林裡有一隻兇惡的瞎熊,經常跑出來傷害牧人和牲畜,使人們不得安寧,國王派去了幾批獵人都被瞎熊傷害了。  國王的獨生子名叫“冬不拉”,他瞞著父王,挺身而出,為民除害,與瞎熊進行了一場轟轟轟烈烈的搏鬥,殺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犧牲。當牧民們找到王子的屍體時,都泣不成聲,誰也不敢把這個訊息告訴給國王。  這時有個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去見國王。國王問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麼?阿肯指著一棵高大的松樹說: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國王生氣地說:明天它如果不告訴我,我就殺了你。聰明阿肯在牧民們的幫助下,砍下大樹的一個支杈,連夜製作成一把精美的樂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聲歌頌王子的壯舉,傾訴對王子的崇敬和懷念。  琴聲中有陣陣松濤,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鳴,也有草原人民悲傷的啜泣,國王聽著琴聲,悲痛萬分,是松木製成的樂器把王子不幸的訊息告訴了國王。從此,哈薩克人有了自己的樂器,為紀念王子,人們以“冬不拉”來命名樂器的名字,而彈唱冬不拉的民間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阿肯彈唱豐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蘊。冬不拉伴奏下的歌聲,充溢著強烈的民族氣質、性格、理想與追求,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地域風情。歌詞中有大量的諺語、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機警而幽默,生動而風趣,樸素凝鍊,淺顯易懂。  彈奏曲調有的含蓄而內蘊;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穩而纏綿;有的粗獷而強悍,融合了東方與西方音樂的元素,是哈薩克民族歷史與現實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歌詞和曲調水乳交融,飛翔在廣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隻翅膀”的寫照,和從生到死“唱著來唱著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傳說填補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簡樸輕盈的構造,蓄納天地萬籟之聲,淋漓盡致地傳達出草原特殊的音樂語彙,表達著哈薩克人民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在階級社會中,冬不拉琴伴隨著牧羊人飄動的篝火,伴隨著阿肯激昂不平的聲調,訴說著草原上的憤懣與辛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況天佑的眼睛是什麼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