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口腔癌位居臺灣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名,每年約6,000名新增病例;而口腔癌也是湖南省的好發腫瘤,發病率高於全中國平均水平20倍。

    口腔癌末期患者通常腫瘤侵犯程度較深,臨床上稱為「口腔癌T4b腫瘤患者」,過去建議採非手術方式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發現,若能先開刀治療把腫瘤切除,可提高30%存活率,並制定口腔癌病理危險因子判定準則,讓約30%患者不必在術後再接受放化療,此研究也改寫全球治療準則。

    長期刺激口腔是引發口腔癌的主要原因,臺灣和湖南的口腔癌患者大多有咀嚼檳榔習慣,林口長庚醫院鼻喉部副科部主任廖俊達說,口腔癌發現通常都已是二期以後,長庚團隊長期研究口腔癌五年存活率,調查發現,口腔癌第四期的T4b腫瘤患者有接受手術者,存活率有50%,但未接受手術者存活率僅20%。

    廖俊達說,即使患者已是第四期且腫瘤侵犯較深,如果可以手術治療,仍可提升30%存活率,該成果於2006年發表於國際知名雜誌癌症(Cancer)中,而這項研究結果與當時的國際指引相悖,最後改寫國際建議。

    另外,臺灣林口長庚團隊觀察,有28%口腔癌患者是不用接受術後放、化療。廖俊達說,口腔癌手術是一種高度破壞組織的手術,術後再進行放、化療,是對組織的二度傷害,也可能出現放射性骨壞死,建議除非必要,否則傾向不做,患者術後也能擁有良好存活率,且免除副作用而擁有較好生活質量;此結論同樣引發國際關注,讓美國癌症研究所(NCCN)調整治療指引建議。

    臺灣林口長庚頭頸癌團隊,持續提高口腔癌病患存活率

    臺灣林口長庚耳鼻喉部廖俊達教授表示,口腔癌是外露型疾病,即使治療成功,手術切除腫瘤後,仍會影響顏面外觀、吞嚥、語言等功能,降低生活質量。

    因此,臺灣林口長庚自1996年開始,由頭頸外科、口腔外科負責大範圍乾淨的腫瘤切除,整形外科負責以自由皮瓣有效重建切除後的傷口,透過兩組外科團隊同時進行手術,縮短了手術時間,增加手術安全性,也讓病患獲得更好的功能與外觀,和更好的生活質量。

    2004年臺灣林口長庚正式成立頭頸癌團隊,除了外科團隊外,再結合放射腫瘤科團隊、腫瘤內科團隊、護理團隊,影像團隊、院內、院外支援團隊等,以持續提高口腔癌病患存活率,以及提升病患生活質量。

    全人治療

    廖俊達說,目前口腔癌治療應以「全人」觀點做治療方針,無論從肢體復健、顏面頸部復健、腫瘤急重症處理、呼吸治療、淋巴水腫按摩、牙齒保健等,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不僅能提高存活率,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林口長庚在口腔癌治療的成就,也獲頒臺灣生技醫療質量獎(SNQ)醫療院所類金獎。

    臺灣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頭頸癌團隊以「建立口腔癌全球治療準則」,獲頒臺灣生技醫療質量獎(SNQ)醫療院所類金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過幾回傷幾回原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