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7469037478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貝多芬 與貝多芬個人經歷有關,童年充滿艱辛需要為生計發愁,父親把他當做神通炫耀,十七歲喪母,缺少家庭溫暖。 22歲,歐洲各國爆發的戰火蔓延到波昂,貝多芬被迫離鄉。他永遠心繫故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卻始終未能如願。 26歲起,他的耳聾症已經開始肆虐,他一生嚮往罕見的純潔愛情,卻上了愛情的當,錯把鍾情付給朱列塔·圭恰迪爾,後者嫁人後任然利用貝多芬對她的感情幫助他的丈夫。使貝多芬的生活條件更加艱苦,在疾病的摧殘之下,還經此變故,受盡折磨,幾乎想自殺。 垂死的哀鳴之下,他百折不撓的道德觀念阻止了他,剛強的性格使他不甘在命運面前屈服。希望幸福,渴望愛情,充滿了希冀,這一切都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 42歲,在維也納,貝多芬的幾位保護者,貴族音樂愛好者和他的朋友,死的死,散的散,他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 43歲,他領養了兄弟卡爾的兒子,他為此傾注了滿腔熱忱,侄兒卻辜負了他的信任與期望,經商失敗又到處賭錢,貝多芬為此經濟更加困難,受到了痛苦的折磨。 44歲他已經完全失聰了,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即使身處悲哀的深淵,貝多芬任然謳歌‘快樂’。”這是他畢生的打算,於是他譜寫了《歡樂頌》,在激情和憂傷的漩渦中成就了這篇偉大的傑作。歡樂,是苦澀之後的歡樂,是久戰痛苦之後的歡樂。 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過他歡樂的人,創造出了歡樂頌和很多偉大的作品奉獻給了全世界,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快樂。 ――羅曼·羅蘭《名人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不好可以吃茴香苗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