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買的是全套,從沃爾沃的技術、生產線、整個公司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銷售渠道、供應商渠道等等。即使不對沃爾沃動手術,也可以直接生產,直接銷售。
而上汽不同,它只買到的是羅孚的技術、生產裝置、研發團隊以及MG品牌,沒有銷售渠道、羅孚品牌和研發團隊外的其他人才。羅孚買之前就是個空殼。結局就是把生產線拆下來搬回中國,然後安裝生產,在英國僅保留研發團隊。買來的MG品牌也退市的差不多了,沒有什麼品牌價值。所以結局就是榮威和MG成為了中國國內品牌,在中國銷售。
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容易體現。吉利的沃爾沃相對上汽榮威/MG擁有成熟的歐洲管理人才、完整的全球上下游渠道、價值更高的品牌、熟練的高素質產業工人。當然這裡最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人才、上下游渠道以及品牌,吉利這裡三個都拿到了,而上汽很遺憾,拿到多少大家都懂。
另外,沃爾沃是一個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經營困難的企業,雖然衰落了,但依然可救。而MG則是一個已經死去的品牌。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2017年7月25日修訂:
在許多人眼中,汽車銷量差的根源是技術水平差。其實並不是,看看五菱以及被車友們鄙視的眾泰,銷量如日中天。同樣是買技術,吉利和上汽的結局天上地下。人們往往忽視了上下游渠道,構建整個上下游渠道難度不亞於研發一款新車。羅孚和MG在被收購之初,就已經失去了整個上下游渠道。拿到中國來的只有技術和生產線,而上汽作為合資大廠,自主品牌本來就不是利潤主要貢獻者,自然不會為榮威和MG傾全力構建渠道。吉利不一樣,吉利需要的不單單是技術,還有沃爾沃乘用車的整個渠道。現在吉利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的部分股權,看重的不是技術,寶騰+蓮花的技術並不比吉利+沃爾沃好,吉利看重的是寶騰右駕車的銷售渠道。吉利到處開生產線,右駕的生產線對吉利來說不是難題,難題是如何打入右駕市場。
吉利買的是全套,從沃爾沃的技術、生產線、整個公司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銷售渠道、供應商渠道等等。即使不對沃爾沃動手術,也可以直接生產,直接銷售。
而上汽不同,它只買到的是羅孚的技術、生產裝置、研發團隊以及MG品牌,沒有銷售渠道、羅孚品牌和研發團隊外的其他人才。羅孚買之前就是個空殼。結局就是把生產線拆下來搬回中國,然後安裝生產,在英國僅保留研發團隊。買來的MG品牌也退市的差不多了,沒有什麼品牌價值。所以結局就是榮威和MG成為了中國國內品牌,在中國銷售。
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容易體現。吉利的沃爾沃相對上汽榮威/MG擁有成熟的歐洲管理人才、完整的全球上下游渠道、價值更高的品牌、熟練的高素質產業工人。當然這裡最最重要的就是管理人才、上下游渠道以及品牌,吉利這裡三個都拿到了,而上汽很遺憾,拿到多少大家都懂。
另外,沃爾沃是一個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經營困難的企業,雖然衰落了,但依然可救。而MG則是一個已經死去的品牌。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2017年7月25日修訂:
在許多人眼中,汽車銷量差的根源是技術水平差。其實並不是,看看五菱以及被車友們鄙視的眾泰,銷量如日中天。同樣是買技術,吉利和上汽的結局天上地下。人們往往忽視了上下游渠道,構建整個上下游渠道難度不亞於研發一款新車。羅孚和MG在被收購之初,就已經失去了整個上下游渠道。拿到中國來的只有技術和生產線,而上汽作為合資大廠,自主品牌本來就不是利潤主要貢獻者,自然不會為榮威和MG傾全力構建渠道。吉利不一樣,吉利需要的不單單是技術,還有沃爾沃乘用車的整個渠道。現在吉利收購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的部分股權,看重的不是技術,寶騰+蓮花的技術並不比吉利+沃爾沃好,吉利看重的是寶騰右駕車的銷售渠道。吉利到處開生產線,右駕的生產線對吉利來說不是難題,難題是如何打入右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