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里良吉
-
2 # 任有新2
毛主席在和柳亞子先生的詩中有一名句: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也有作“風物長宜放遠量”。
此句對於很多人來講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對一些在政治、經濟、家庭和老年生活中有所不幸,一時受到挫折,或者跟不上時代的人來說,深刻領會其含義,多一點包容、寬厚豁達和自我檢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陶冶情操,自尊自強不息,追求遠大理想。
另外,學習讀詩寫詩,至少可以自我解悶,找到生活的樂趣,防治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
新年了,在長期緊張的疫情期間,有感於此,也再次朗誦毛主席的贈柳亞子的詩,以驅散鬱悶,並恭賀各位網友新年快樂!
-
3 # 讀亦悅乎
生活就是生活,生活生成於隨機。生活的準則來自於善良,生活的技巧來自於常識。而善良與常識則積累於成長過程,定型於潛移默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巫婆下大神。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要從什麼詩句裡面追尋詩句對生活的指導,路選錯了。
當然,閱讀“文學”,包括“詩句”肯定會對人的成長有影響,但這種影響一定是滯後的,表面的。因為,任何“詩句”的影響都是閱讀,理解,選擇後的接受。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講的就是詩句對人的影響,但細究起來,也只是“氣”有“華麗”,從消極角度講,讀了詩句更善於“隱蔽”自己。
當然,任何人喜歡讀書,肯定是好事。能從詩句中汲取人性的善良,探究生活的意義,善莫大焉。但若依靠文學,詩句傳遞的“知識”或者“什麼”指導生活,無異於杯水車薪,道歧而途異。
-
4 # 青豆qingdou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5 # 使用者李修生
寫詩歌,是一種美,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都能用詩歌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是一種美。
在唐代,李紳的代表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6 # 老釣叟74730334
唐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昔時的詩,激勵了無數人珍惜少年時光,勤奮努力讀書學習,跟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園中葵》異曲同工。大家都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已成學生勵志成才的座右銘。
-
7 # 老山參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回覆列表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個好漢三個幫。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太多了,說不完